(00529) 養房子不如養孩子:以房養老與退休現金流的真相

課程重點

  • 投資心法: 市場終將上漲,不必理會短期市場波動、財務報表或財經局勢。投資應化繁為簡,目標明確,不為外在資訊所擾。金錢是工具,投資目的是追求人生自由、富足與快樂,而非人生主要目的。
  • CLEC 頻道宗旨: 僅為教育與經驗分享,不提供理財建議或個股明牌,所有投資決策需自行判斷,並強調投資可能面臨短期波動與大幅下跌。
  • 人生觀與子女教育: 財富是天賦,快樂是人權,健康是人生基礎。對孩子應專注於健康與正確的價值觀(不偷不搶不犯法,不吸毒),而非學業成績。父母不應將自身未完成的期望強加於子女,應鼓勵子女追尋自己的理想,並在他們需要時給予支持。
  • 資產活用與「以房養老」: 建議寧願養孩子也不要養房子,指出房屋的投資報酬率可能被維修等額外費用抵銷。強調「以房養老」是活化資產的好方法,尤其適合想保有房產、年紀漸長、或需要穩定現金流的退休人士。它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可用於投資,提升生活品質,或讓資產更靈活運用,避免因資金不足而被迫賣房。
  • 核心投資策略(乘豐分享):
    • 資產配置: 初學者建議從 703 (00662/00865B) 入手,逐步走向 433 (40% 00662, 30% 00670L, 30% 00865B),退休時建議維持 433。
    • 再平衡: 平時有錢就買,每年底(初)進行一次聰明再平衡。
    • 質押過生活: 透過了解股票質押,可讓資產持續增長,甚至能借錢過生活而不需還本付息。
  • 借錢的威力: 鼓勵在自身資產足夠的情況下,善用借貸進行投資,尤其強調股票質押是最佳方式,因其能提供長期資金且可能無需還本付息,相比短期借貸或房屋抵押更具優勢。富人懂得善用槓桿,窮人則只會還債。
  • 個人心態: 嫉妒是愚蠢的,不應與他人比較,要建立強大的內心和自信。成功與快樂並非由外在定義,而是來自對財務的理解和對生活的專注。
  • 投資策略進化: 老師的投資系統會根據惡劣環境進化,如從過去建議的 2-3 年緊急備用金,進化到現在退休人士應持有 15 年的現金 (30% 現金部位),以更適應未來各種市場環境,確保生存與成長。

重要 Q&A

Q1. 活化資產與購屋時機

  • 學員問題:
    • 學員有一間家人資助的房屋,目前自住。想將房貸轉為只繳利息的「類型房貸」,將省下的現金投入 00662,詢問此做法是否可行。
    • 老師過去建議年輕人不買房,先投資 QQQ 或 00662,待年老且資產豐厚時再購屋。詢問老師建議何時是購屋的適當年紀。
  • 老師回答:
    • 活化資產的做法是正確的,應儘快去借錢,只要借得起的錢都該借。
    • 以借貸買車為例,說明借錢投資的巨大效益:3 萬美元本金,投入 QQQ 50 年可增值至 3,200 萬美元(以15%計);若借 3 萬美元買車,50 年後僅欠 34 萬美元(以5%計)。若使用自有資金買車,則會失去 3,200 萬美元的機會。
    • 購屋時機點因人而異,「時間到了你就知道」。當買房就像買拖鞋一樣簡單,甚至不需動用自有資金時,便是購屋的時機。

Q2. 質押貸款的期限與資金籌措

  • 學員問題:
    • 在中國嘗試以已付清的房產申請抵押貸款,但因年齡限制(50-60歲)銀行只願提供 3-5 年短期貸款,認為這對長期投資幫助不大。詢問如何能延長貸款期限,或在中國/加拿大籌措資金。
  • 老師回答:
    • 信用貸款或房地產貸款的期限有限,且需要還本付息。
    • 最佳的貸款方式是股票質押,它能將貸款期限拉到最長,甚至「永遠不用還,連利息都不用還」。
    • 針對中國房產,建議直接出售,即便價格較低也應賣出,因為「沒有賣不出的房子,只有賣不出的價錢」。
    • 在加拿大,可以嘗試透過 Interactive Brokers (IB) 進行股票質押,但需注意借款額度。
    • 強調短於 15 年的貸款不建議借,除非市場下跌後仍有能力償還,否則風險太高。

Q3. 化解比較心態

  • 學員問題:
    • 觀察到許多高學歷、高薪人士因不斷比較(學歷、公司、薪水、妻子、房產、子女成就)而生活不快樂。身為碩士在許多博士同事間,有時會感到不自信。詢問老師如何看待比較心態,以及如何處理自己與下屬薪水比自己高的情況。
  • 老師回答:
    • 「嫉妒是愚蠢的」,所以不要比較。
    • 必須擁有強大的內心,並堅定地告訴自己「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別人如何看待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 分享自身經驗,雖然沒有高學歷,但在職場上仍能發表獨特見解與設計,並成功申請專利,證明學歷非重點,自信與腦袋才是關鍵。
    • 快樂與成功不是由外在定義,而是來自對財富的理解。就像年輕時少買一部車,累積財富後可以擁有 3,200 萬美元,遠勝於短期物質的享受。

Q4. 退休資產配置與市場時機判斷

  • 學員問題:
    • IRA 裡的錢比 Roth IRA 多,為求快速增長,在 Roth IRA 投入了 TQQQ。但 AI 建議退休年齡應避免槓桿基金。另外,AI 建議保留 5 年現金,而老師近期建議保留 15 年現金(佔 30% 資產),詢問正確的現金部位。
    • 關注台灣財經部落客的「景氣訊號燈」(藍燈買、紅燈賣),擔心在景氣高峰時投入 TQQQ 會造成「磨損」,是否應轉換成 QQQ。
    • 注意到老師過去(2022年)建議的緊急備用金為 2 年,現增加至 15 年(30%),詢問是否意味著老師對市場持悲觀態度。
  • 老師回答:
    • 對於資產配置,不應過於相信 AI,應以老師的指導為準。老師的 ChatGPT 經過特殊訓練,僅依老師的理念回答,不受外界資訊污染。
    • 在 Roth IRA 放入 TQQQ 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資金不多,可加速成長。退休人士則需保留 15 年生活費,約佔資產的 30% 為現金。
    • 無需參考外界的景氣循環判斷。TQQQ 的「磨損」問題,在具備 30% 現金部位(整體 Beta 1.0)的情況下並不嚴重,因為現金不會下跌,且 TQQQ 搭配現金的跌幅會比單純 QQQ 少。
    • 現金部位增加並非因市場悲觀,而是 CLEC 投資系統的「DNA 演化」。透過經歷惡劣的市場環境,系統已進化出新的 DNA,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即便市場更惡劣也能存活,市場好時則會更好。

Q5. 有限資金下實踐 433 策略與稅務考量

  • 學員問題:
    • 學員是 43 歲的新移民,剛開始工作一年,Roth 401K 和 Roth IRA 資金極少。Brokerage Account 因避免槓桿基金而不允許買入,導致無法實施 433 策略。詢問在資金有限情況下,為達成 433 是否可在 Brokerage Account 買入槓桿基金,即使會產生稅負。
    • 老師曾建議將現金放在 Traditional IRA 以減緩增長速度,但 Traditional IRA 也資金不多,導致現金只能放在 Brokerage Account。感覺理論都懂,但實際操作困難。
  • 老師回答:
    • 在 Brokerage Account 買入槓桿基金以實踐 433 策略是可行的,即使會產生資本利得稅。賺錢是首要目標,之後再考慮「既賺錢又省稅」的最佳策略。
    • 需逐步調整目標,將槓桿基金主要集中在 Roth 帳戶,以實現長期免稅增長。
    • 解釋不同帳戶中現金的目的:
      • Roth 帳戶: 現金用於「聰明再平衡」。
      • Traditional IRA 帳戶: 現金可減緩資產增值速度,有利於稅務規劃。
      • Brokerage Account 帳戶: 現金目的在於降低波動率(若有質押)以降低觸發保證金追繳的風險,並作為緊急備用金。
    • 剛開始資金不多時,Roth 帳戶可以全數買入 TQQQ,暫不需做聰明再平衡。待日後 Roth 槓桿基金佔總資產比重超過 10% 以上時,才需在 Brokerage Account 進行聰明再平衡。
    • 強調槓桿基金投資需要長期(20 年以上)定期定額,且必須搭配現金和聰明再平衡,否則可能在市場大跌時「一棒打回原形」甚至「歸零」。

Q6. 財富傳承與遺產稅

  • 學員問題:
    • 擔心美國遺產稅 40% 的問題,詢問高資產家庭是否會透過不可撤銷信託 (Irrevocable Trust) 等方式避稅。並提到聽聞 2026 年起夫妻遺產稅免稅額將降至 1,400 萬美元。
  • 老師回答:
    • 根據 2025 年 6 月 18 日的新聞,美國遺產稅免稅額已永久定為每人 1,500 萬美元。因此,夫妻兩人共有 3,000 萬美元的免稅額,資產在此範圍內不需擔心遺產稅。
    • 不可撤銷信託雖可避稅,但常伴隨每年需捐贈資產 5% 的條件,實際上並未省到稅,因為回報率可能僅 10%,捐贈 5% 等同繳納 50% 的稅。
    • 建議更簡單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每年贈與免稅額。目前每人每年可贈與 2 萬美元免稅。若從子女 25 歲開始每年贈與 2 萬美元,並以 15% 報酬率累積 60 年,最終將累積 6.7 億美元,遠超遺產免稅額。
    • 強調應先確保自身財務自由,再考慮贈與事宜。

Q7. Roth IRA 與其他帳戶的再平衡

  • 學員問題:
    • 若 Roth IRA 在市場下跌時需要更多現金進行再平衡,但每年僅能投入 7,000 美元的限額,不足夠時能否從 Traditional IRA 轉移資金(Roth Conversion)來補充。
  • 老師回答:
    • 是的,這是一個可行的做法。可以利用每年的 7,000 美元額度,並依需求從 Traditional IRA 進行 Roth Conversion 來補充現金。

Q8. 房屋增貸投資的稅務、加拿大帳戶與當地 ETF

  • 學員問題:
    • 房屋增貸後獲得 6 萬加元額外資金欲用於投資。詢問如何追蹤「投資費用」(investment expense) 進行抵稅,因為房貸本身就有費用。
    • 詢問加拿大 Roth IRA 的對應帳戶為何?老師的 GPT 產品是否開放使用?Brokerage Account 在加拿大的對應是什麼?
    • 在加拿大有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 Pension)退休金,詢問在職期間是否可將這筆未來退休金計入資產配置中的現金部位。
    • 因持有 QQQ 收到銀行更新 W8 表格的通知。詢問若使用加拿大本地 ETF (如 HXQ, ZQQ) 是否可避免此問題,以及這些 ETF 的表現是否與 QQQ 相似。
    • 詢問 HXQ 與 ZQQ 的差異,以及 HXQ 不發股息是否表示增長更快或在加拿大稅務上更優惠。
    • 在總資產配置平衡的情況下,Roth 帳戶是否可全數投入 TQQQ。
  • 老師回答:
    • 如果不賣股票,就不會有實現的資本利得,因此也不會有相應的投資費用需要追蹤。建議在免稅帳戶中進行再平衡。
    • 加拿大 Roth IRA 對應的是 TFSA (免稅儲蓄帳戶)。老師的 GPT 產品可免費使用,連結已提供。Brokerage Account 在加拿大對應的是 Direct Investment Regular Account
    • 確定給付制退休金在職期間不能視為現金,因為目前無法動用。退休後,其提供的固定現金流才能計入生活費,以決定需要準備多少額外現金。
    • 使用加拿大當地上市的加幣計價 ETF,如 HXQ 或 ZQQ,可以避免 W8 表格問題。這些 ETF 的表現與 QQQ 相似。
    • HXQ 不發股息對加拿大投資者而言更有利,因為可避免再投資的麻煩與潛在的稅務問題,雖然加拿大對股息有一定稅務優惠,但避免股息能簡化操作。
    • 若整體資產配置(包含其他帳戶)能維持總 Beta 不超過 1.0 且現金部位在 30% 左右,則 Roth 帳戶全數投入 TQQQ 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