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2) NASDAQ長期投資:槓桿、再平衡與現金轉換實戰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聊CLEC投資理財頻道上James老師關於長期NASDAQ指數投資的精彩課程內容,以及學員們的熱烈問答。這堂課不僅提供了實用的資產配置策略,更深入探討了投資心態與金融實務,相信能帶給大家許多啟發 。

課程重點摘要

James老師強調,對於投資,無論市場震盪、國際局勢、關稅戰或熱戰冷戰,我們都無需過度擔憂或採取任何行動,只需「買進不要賣」,因為「長期才是投資」 。他指出,在市場中資產腰斬的機會是確定的,不是機率問題,總會碰到,因此每天都要思考,如果市場腰斬再腰斬,自己是否還能活著,這點非常重要 。投資其實很簡單,但不容易,原因在於若不持續學習和加深理解,很容易被外界資訊淹沒,忘記初心,就像宗教需要每週聚會來堅定信念一樣 。

課程中特別推薦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並表示即使資產數百億美金也同樣適用。老師也提醒大家,投資者應永遠保持極度樂觀,即使市場下跌80%也要如此,因為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投資需要忍耐,財富值得等待 。

關於資產配置的Excel檔案運用,James老師特別說明了幾個修正與建議 :

  • 支出比例調整:過去Excel模型曾有錯誤,若將支出比例從1%提高至2%,若資產增長四倍(例如100萬變400萬),將年度支出從2萬提高到8萬,在模擬2000年網路泡沫等極端情況下,會面臨維持率不足的風險,可能無法通過測試 。
  • 槓桿與支出率:若已有質押借款(例如資產的17%),且想提高生活費以對抗通膨,建議將新的資產支出率從2%降至0.8%,才能安然度過像2000年那樣的市場大跌。例如,資產從100萬增長超過2.5倍(約250-300萬)後,開銷應只增加約2.2倍,而非等比例增加 。這表示資產成長後,支出比例應更保守。
  • Excel練習版:老師鼓勵學員使用Excel的「練習版」來模擬不同的資產配置情境,可以修改原始金額、獲利轉出比例、借款比例、預扣現金比例等,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特別是當已存在借款狀況時,應使用「狀況九」進行模擬 。
  • 提早退休的財務效益:透過模擬傳統退休帳戶(Traditional IRA)的資金轉移至羅斯退休帳戶(Roth IRA)的情境,結果顯示,若能提早六年退休並開始轉換,相較於等待退休後或完全不理會,最終資產差距可能高達數億(例如3.3億與7.8億的差距)。即使是高薪資、高稅率的人,提早退休並進行轉換,也比繼續工作多年更有利 。
  • 金融運用的智慧:老師指出台灣的金融環境「傳拋力」,利率低廉,有助於投資者利用槓桿快速累積資產 。銀行喜歡借錢的客戶,尤其是能按時還款的大額借款人,因為這對銀行而言是資產和利潤來源。投資者若年化報酬率高於借款利率,便能利用質押借款創造現金流。銀行本質上是將不懂投資的窮人資金轉介給富人使用,這就是資本主義「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道理 。

重要 Q&A 整理

  1. 問題摘要: 資產配置與市場波動的實戰經驗

    • 學員問題: 一位消防員分享他使用442配置(高槓桿)投資600萬,在關稅戰期間經歷槓桿基金一天下跌28%仍挺過,感謝老師的教導。他離退休還有15-20年,相信打死不賣終能脫離勞工。許多朋友看到這波下跌後也開始詢問他 。
    • 老師回答: 恭喜學員挺過市場考驗,市場現在才跌20%,槓桿基金可能跌50%,這讓他了解到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風險。老師建議,通常應以「能承受的風險再減掉0.2的Beta」來配置,例如442配置的人,或許433(現金更多)會更適合。資產配置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感到舒適,而非追求最高績效。現金非常重要,尤其對退休人士而言,應保留30%現金,足以應付市場15年才回到原點的狀況。手中有現金才能品嚐市場的滋味,活著比獲利重要 。
  2. 問題摘要: 高Beta配置與台灣投資環境的優勢

    • 學員問題: 學員提到老師常提醒Beta 1.2以上會太「辣」,以及借款不應超過總資產的20%。他發現在智能再平衡下,Beta可能不斷上升。他想知道,台灣投資者持有00670L(台灣槓桿型ETF)是否也能計入維持率,這是否能讓即使Beta 1.24也能過關,因為台灣沒有賣股繳稅問題,降槓桿比美國方便 。
    • 老師回答: 可以將00670L計入維持率,但老師的Excel表是採取比較保守的美國標準(利率高、稅重),若該表能過關,台灣的條件肯定能過。台灣的優勢是賣股票不用繳稅,降Beta很容易。老師也再次強調,資產成長超過2.5倍後,若想提高生活費,為避免2000年泡沫重演導致破產,支出比例應降低至新資產的0.7%或0.8%,才能安然度過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仍需自行模擬。
  3. 問題摘要: 如何面對親友在市場下跌時的「關愛眼神」

    • 學員問題: 學員分享自己在市場下跌20-30%時沒有問題,但親友(特別是父母)的擔心言論讓他最難以承受。他問老師,對於這種來自親友的「關愛眼神」,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 。
    • 老師回答: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控制自己。要練習「不聽、不看、不存在」。更進一步,要達到「既看既聽,也不存在」的境界,即使面對面被罵,也看著他、聽著他,但內心知道他並不存在。這需要堅強的心智,要真心相信自己過得很好,並「催眠自己」我很棒、我很富有、市場永遠上漲。因為事實上市場才跌20%,並非80%的大跌。有現金在手,又能工作,若能趁低買入,漲跌都沒關係。當整個世界都不存在時,就不會受到影響 。
  4. 問題摘要: 美國科技領導地位的挑戰與QQQ投資策略

    • 學員問題: 學員提到一些新聞,例如75%的美國科學家考慮離開、學生簽證取消、聯邦部門(如FDA、CDC)被「掏空」等,擔憂美國不再是世界科學中心,這對QQQ投資是否有影響,是否需要調整策略 。
    • 老師回答: 老師推薦觀看影片「00430 【中國科技崛起 QQQ還能繼續領先嗎?】」作為參考。老師認為人類一直在進步,美國也是,只是過去快速成長的斜率變得平緩,其他國家(例如中國)正在追趕。但美國並沒有衰敗,仍非常強大,能夠經得起挑戰和動盪。美國的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體制,使其能不斷修正錯誤。目前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仍然都是美國公司,因此在未來50年內無需擔心。若未來前十大科技公司中,有五家以上非美國公司,那時再考慮減碼或調整策略即可。重要的是「只看現在」,不必過度擔心過去或未來 。
  5. 問題摘要: 對美國系統信任度與資訊判斷

    • 學員問題: 針對前一個問題的延伸,學員表達對FDA、CDC等部門「掏空」可能對食品與藥品安全、健康造成立即影響的擔憂 。
    • 老師回答: 這種擔憂可以理解,但整體美國的醫療體系和醫生判別能力依然龐大且成熟,發生假藥或有害療法氾濫的可能性不高。美國社會的「誠信與良心」是其價值所在,系統是值得信任的。即使有小傷口,也是民主政治的「必要之惡」,會被修正。另一位學員補充,在資訊爆炸時代,網路會將我們「圍困」在自己的資訊繭房中,導致我們只看到特定立場的資訊。因此,我們需要覺醒,質疑所看到的資訊,甚至主動尋找反方意見,因為很多資訊可能是錯的。年輕人尤其容易將網路資訊當作真實,並固化其思想,因此獨立判斷能力非常重要 。
  6. 問題摘要: Excel表中現金複利計算利率的疑問

    • 學員問題: 學員詢問Excel檔案中,原始現金複利計算的利率,為何會是借款利息S5再除以2,而非直接除以12(代表月利率)。
    • 老師回答: 這是因為在模型中,存款利息(現金增值)是假設為借款利息的一半。這是為了模型的保守和安全考量,因為存款利率不可能高於借款利率,而除以2是一個簡化的做法,並不影響整個模型的結果,反而讓模型更安全。因此,Excel檔案不需要因此而修改 。

這堂課程再次強調了長期投資的智慧,以及在不斷變化的市場和資訊環境中,保持學習、獨立思考和堅定信念的重要性。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