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1) 風險與現金才是真正的投資起點

您好!這段CLEC投資理財頻道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長期投資的核心理念與實務建議。

標題: 風險與現金: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


課程重點摘要:

主持人Jams在課程中強調,投資者應跳脫市場短期波動的思維,專注於長期策略。他點出許多投資新手或不理解其哲學的人,常會對「投資15年以上就不會有虧損」的說法感到不可思議,但這正是他們堅信的理念「00511」。以下是課程的幾個核心重點:

  1. 長期視角的重要性:Jams以其40年的投資經驗為基礎,指出市場震盪、國際局勢、財務報表或經濟情勢等因素,對於長期(15年以上)投資而言,其實「都沒關係」 「00511」。他親身經歷過2000年、2008年、2020年及2022年的多次市場大跌,但認為這些都只是「傳過水無痕」,未來回頭看,現在擔心的事幾乎都不存在。他堅信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並強調投資的核心在於對人類成長的信心,因為人類幾萬年來的成長不會停止 「00511」。
  2. 現金為王的風險管理:課程中一再強調,投資的第一步並非選擇買什麼標的或使用多少槓桿,而是先問自己「需要留多少現金才恰當」以及「多到什麼程度才會覺得舒服」 「00511」。Jams認為,足夠的現金儲備能讓人應對市場關閉10至15年的極端情況,確保「活著」才能繼續投資 「00511」。資產配置的目的是在於預防意外,而非追求高回報,他甚至指出如果所有資產都拿來預防風險,那不如全部放定存或黃金,但這些也非絕對安全 「00511」。
  3. 簡單無收費的投資哲學:CLEC頻道奉行不收費的原則,以避免利益衝突,因為只要有收費,大部分都可能牽涉到利益衝突 「00511」。Jams建議投資者不應參加任何收費群組,因為那通常無法帶來幸運,反而可能導致災難 「00511」。頻道的策略極為單純:「留現金、有錢就買、打死不賣」,他認為這種看似無聊的策略,卻是40年經驗累積的精髓 「00511」。
  4. 資產配置的個人化與保守性:資產配置與年齡、資金大小或市場波動高低都無關,而是與如何預防意外、能承受多大意外有關 「00511」。對於新手或年輕人,Jams認為他們對市場理解有限,風險其實更大,不應過度冒險 「00511」。他建議若認為自己能承受1.2的beta,最好先從1.0開始;若認為能承受1.0,則從0.8開始,採取比預期更保守的策略 「00511」。年輕人至少要準備半年以上緊急備用金,有能力者可準備更久 「00511」。
  5. 堅守美國指數基金:頻道推薦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而非個股 「00511」。Jams指出個股風險高,沒有永遠不倒閉的公司,但指數基金會自動汰除表現不佳的公司,永遠存在且不易消失 「00511」。他強調投資的是人類的成長,而人類的成長不會停止 「00511」。他也強調,無論市場漲跌,正確的資產配置應該是「漲也高興,跌也舒服」,最終達到「不動如山,天天快樂,有錢花想花就花」的境界 「00511」。

重要Q&A摘要:

Q1: 退休計畫與資產配置 學員問題:學員已達到預期的50倍退休目標,但目前薪水佔資產的6%,因此考慮繼續工作以提高退休後的薪資替代率。同時也想了解433 beta 0.8 和 442 beta 0.4 這兩種配置,哪一種在安全性上更優。 老師回答:Jams回應,人生應先決定「不想要什麼」,而不是追求「想要什麼」,因為追求越多就越忙碌 「00511」。他請學員思考繼續工作五年可能錯失的機會成本,例如可能損失數億美元的退休金轉化價值。他鼓勵學員尋找除了工作成就感之外的「人生第二個價值」 「00511」。 關於資產配置,他指出學員若有年金(Pension),應先將年金可支付的金額從每年總開銷中扣除,再計算實際所需的退休金倍數 「00511」。對於不質押且已退休的人,最積極的配置是80% QQQ與20%現金,且退休者不應持有槓桿基金,因為未來賣出槓桿基金會涉及繳稅問題 「00511」。在安全性方面,433配置(30%現金)的現金比例高於442(20%現金),因此會更安全,因為在市場跌到零的最壞情況下,現金多者更能存活 「00511」。

Q2: P-loan利息抵稅與稅務規劃 學員問題:詢問P-loan(個人信貸)的利息是否可以抵稅,以及具體的抵稅操作方式。 老師回答:Jams澄清,他們建議P-loan借出的資金是用於生活開銷,而非再投入股市 「00511」。他個人不特別追求P-loan利息的抵稅,因為他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現金)所賺取的收益已高於P-loan的利息支出,實質上等於「沒利息」 「00511」。他也提到稅務問題複雜,雖有學員的會計師能將長期資本利得(long term capital gain)轉為短期資本利得(short term capital gain)來抵稅,但他個人的最高稅務目標是「沒income(收入)就沒稅」,因此不特別觸碰複雜的抵稅操作 「00511」。

Q3: 軍事衝突下的應對策略 學員問題:若太平洋地區發生軍事衝突,QQQ全倉的投資者應如何處理?是否應該像老師以前建議的那樣賣掉50%的QQQ,還是因為現在有預留現金部位,就能承受短期的市場衝擊? 老師回答:Jams強調,無論何種危機發生,核心問題永遠是「如果市場關閉10到15年,你還能活著嗎?」 「00511」。他表示,如果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特別是現金流,足以應對市場長期關閉(例如下跌十年)的情況,那麼便不需要因為短期事件而恐慌性地改變策略 「00511」。他甚至提醒,年輕人購買房產的風險可能比戰爭還高,因為一旦失業,房貸壓力可能導致破產 「00511」。他建議,只有當你能像買拖鞋一樣輕鬆地買房子,即使房子跌倒了也能再買一棟,具備這種心量時,才適合買房 「00511」。

Q4: 投資的兩大核心風險 學員分享:一位學員分享了其對投資兩大風險的見解:第一是「選錯投資標的」,強調了老師推薦QQQ的重要性,以及市場上充斥著華麗包裝但掩蓋真相的產品 「00511」。第二是「市場上漲時不在市場上」,並引用數據指出,若錯過股市上漲天數,將嚴重折損長期報酬,故強調「打死不賣」的重要性 「00511」。 老師回答:Jams進一步闡述,市場真正的風險並非短期的「帳面虧損」,因為下跌終會漲回 「00511」。真正的損失是「你該賺而沒賺到的錢」,那才是永久且永遠不會回來的損失 「00511」。他以具體數字為例,說明無論是540元或440元買入QQQ,40年後的年化報酬率差異微乎其微(11.98% vs 12.5%),再次強調「何時買入都不重要,只要可以不賣出,回報率都一樣」的理念 「00511」。

Q5: 退休前資金不足者的現金比例 學員問題:對於即將退休但累積資金尚未達到理想目標(如50倍)的投資者,在擁有穩定養老金和退休金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彈性調整,降低現金儲備比例,甚至全倉投入股市以期快速增長? 老師回答:Jams堅定地表示,對於時間越短(接近退休)的投資者,風險反而更高,因此應該更保守,不應降低現金比例 「00511」。即使有養老金(Pension),也應將其視為可支出的部分,再計算個人實際所需的額外資產 「00511」。對於不進行質押貸款的退休者,最積極的資產配置也只能是80% QQQ,20%現金。Jams特別強調,退休後不應持有槓桿基金,因為未來若需賣出槓桿基金,將會產生稅務問題 「00511」。他鼓勵學員在有疑問時應直接發問,不要因誤解而造成「小疑問變大災難」 「00511」。

Q6: 外部事件與個人投資策略 學員分享:一位學員分享了近期美國政壇內部交易的新聞,感嘆道德水平的下降,但也同時觀察到人類科技仍在不斷進步的現象 「00511」。 老師回答:Jams引用巴菲特的觀點,提醒投資者要保持謙卑,承認市場中總會有許多前所未見的事件發生 「00511」。他重申,資產配置的核心目標是確保無論市場波動如何,個人資產都能「無動於衷」,即便市場「關閉」十年十五年(指長期下跌),仍能活著 「00511」。他再次區分了透過薪水能負擔的借貸(如房貸、信貸)進行投資,與透過融資或股票質押借款等高風險操作的本質差異 「00511」。

Q7: 槓桿基金波動與整體資產視野 學員提醒:投資者不應只盯著槓桿基金的劇烈波動,而應該將槓桿基金與現金一起視為一個整體資產包,觀察其整體跌幅,避免過度緊張。 老師回答:Jams同意並進一步解釋,將100萬槓桿基金與100萬現金加起來視為一包資產時,其波動率其實會比全倉200萬QQQ的波動率更低 「00511」。他強調,現金的存在是為了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性,投資者不應只關注槓桿基金的單一品項波動 「00511」。

Q8: 貨幣市場基金與P-loan債務的關係 學員問題: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保留的貨幣市場基金(現金)是否需要涵蓋P-loan(個人信貸)所欠的債務額? 老師回答:Jams說明,你的現金應當大於P-loan債務,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00511」。他舉例,在市場下跌十年時,可能你的現金與債務會持平,或現金略少,但只要仍有20%的股票能支撐,就表示配置可行 「00511」。

Q9: 全球市場投資的觀點 學員問題:為什麼CLEC頻道只推薦投資美國指數基金,而不建議投資全球市場? 老師回答:Jams明確表示,教科書上提倡的全球投資和股債平衡概念並不適用於他們的策略 「00511」。他認為世界其他地區的投資風險較高,但回報卻較低。而美國市場,儘管可能存在許多缺點和批評的聲音,但它仍然是全球最公平、公開、公正且最具創新力的資本市場,是「手選」,沒有第二個選擇 「00511」。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