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0) 面對市場波動:活著才能致富的納指投資心法
00510 【面對市場短期波動的不可預測性;投資的真正目的:活著就能致富。】
好的,針對您提供的 CLEC 投資頻道內容,以下是為您整理的標題、課程重點與重要問答。
課程重點摘要
CLEC 投資理財頻道的 James 老師強調,投資的核心目標在於「活著」度過市場的短期波動,最終實現財富增長。他指出,市場的震盪、國際局勢、財務報表或經濟情勢等一切短期因素,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都無關緊要,因為只要不賣出,短期價格與投資者無關 。
以下是課程的主要概念:
- 長期思維與短期波動:投資應著眼於 5、10、20 年後資產翻漲數倍的目標 。短期股價波動、市場分析皆不需理會,因為只要不賣出,短期價格與投資者無關 。
- 投資目標:活著就能致富:市場可能在短期內下跌 50% 以上 ,因此投資的首要目標是確保自己能「活著」度過每一次下跌 。若無法承受市場下跌的波動,則不適合投資,應考慮離開市場 。市場終將上漲,財富值得等待 。
- 推薦投資標的:頻道主要推薦投資納斯達克 100 指數基金(如 QQQ),沒有其他推薦的個股或基金 。對於特定地區的投資者,例如加拿大的朋友,則可考慮免股息預扣稅的 HXQ 。對於資產較少或偏好高股息的退休人士,則可考慮 0056 或 SPHD 。
- 只買不賣的策略: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可以做到「買進持有、打死不賣」 。相較之下,個股無法保證百年後仍存在,因此個股投資者難以長期持有 。
- 資產配置與現金部位:充足的現金部位是應對市場風險的關鍵 。退休人士應準備至少 20 到 50 倍年開銷的資產 。資產配置可參考 4:3:3 或 4:4:2 的比例(原型基金、槓桿基金、貨幣市場基金) 。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不應隨市場下跌而頻繁調整 。
- 風險管理:風險無處不在,比明天更早到來的就是風險 。投資者必須認知、理解並控制風險,做好最壞的打算,例如市場跌到零、公司破產、被裁員等情境 。確保即使所有股票都歸零,仍能維持數十年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風險控制 。老師也分享特斯拉 FSD 的經驗,強調在路上啟動 FSD 是最安全最重要的事,能避免風險 。
- 避免投機與槓桿:切勿試圖「摸底」或「抄底」,這可能讓你「越貪越貧」,甚至「摸到大白鯊」 。絕不建議使用股票質押或融資加碼,因為這會極大增加破產的風險 。真正的底部是市場恐懼到沒有人敢碰的時候 。
- 心態調整:投資者應保持樂觀,不要對市場過於敏感,最好刪除投資應用程式,不要每天查看市場漲跌 。遠離那些吵雜、充斥「妖魔鬼怪」的投資群組,專注於知識學習 。
- CLEC 頻道的宗旨:頻道無任何營利行為,不收取費用,不要求匯款至他人帳戶 。James 老師鼓勵大家學習投資知識,並透過冗長的影片內容篩選出真正想學習的受眾 。老師承諾 24 小時內回覆問題,鼓勵大家提問 。
重要 Q&A
以下為學員與 James 老師的問與答精選:
Q1:初學者從何開始學習?
學員問題: 我是新來的學員,請問這麼多影片,應該從何開始學習投資?
老師回答: 新來的學員建議先觀看「00451」號影片,看完後若有能力,可以先投入最高 50% 的資金到市場中 。接著,再從「00398」號影片開始,依序看到目前的「00510」號影片,總計約 100 部影片 。看完這些影片,您會對投資有更全面的理解 。
Q2:賣高買低的操作可行嗎?
學員問題: 如果我的 QQQ 升值了 30%,我應該賣出三分之一,等下跌時再買回,這樣是不是更好?或是像有些老師建議在高點賣出,低點再買回?
老師回答: 這種策略理論上非常好,但實際上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大家早就都富有了 。我們應該承認自己不具備預測市場高低點的能力 。因此,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只買不賣,享受指數的長期年化報酬,才是更可行且安全的方法 。試圖抓取市場高低點,反而可能因錯過反彈或不捨得再買回而損失更多 。從市場離場的風險,其實比待在市場中面對波動的風險還要高,因為一旦離開,很難再追上高速成長的市場 。
Q3:投資個股與指數基金的差異?
學員問題: 有些人說他們只買不賣,但投資個股的人通常會拿到股息,所以不需要賣?而指數基金就不能這樣操作嗎?
老師回答: 「買進持有、打死不賣」這種策略,其實只有指數基金的投資者才能真正做到 。個股無法保證百年後仍然存在(例如柯達、黑莓機等,許多百年歷史的公司現已消失) 。因此,個股不適合長期持有「打死不賣」 。對於一般散戶而言,承受個股的劇烈波動難度很高,指數基金的波動已然「辣到不行」,更何況是個股十倍的「辣度」 。
Q4:股票質押加倉可行嗎?
學員問題: 因為市場下跌,我沒有多餘的錢加碼了,想請問是否能透過股票質押的方式繼續加倉?
老師回答: 絕對不可以這樣做!你必須考慮市場可能下跌 50% 甚至更多,甚至腰斬再腰斬的可能性 。如果你透過質押或融資加碼,一旦市場大幅下跌,你將面臨被清盤(俗稱「抬出去」)的風險 。任何有極低可能性會讓你「活不下去」的事情,都絕對不要去嘗試 。真正的市場底部是沒有人敢去碰觸的,恐懼到極點,甚至連現金都不確定是否安全的時候,那才是底部 。此外,理財型房貸與股票質押是不同的概念,理財型房貸只要能按時繳息即可,但股票質押則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
Q5:新資金應如何投入?
學員問題: 如果我現在有一筆新的現金(例如100萬),在市場處於熊市的情況下,我應該如何投入這筆資金?
老師回答: 這取決於您的具體情況,包含您的風險承受度與現有資產配置 。
- 對於從未投資過的新手:如果您是第一次投入市場,即使手上有 100 萬現金,也建議最多只投入 50% 的資金(例如 50 萬),留下足夠的現金作為緩衝 。剩下的資金可以分 3 到 6 個月慢慢投入 。
- 對於市場已有大量資金的投資者:如果您在市場中已有 100 萬美元的投資,現在又獲得 100 萬美元的新資金,建議您先保留大部分現金(例如 60 萬美元),將剩下的 40 萬美元分 6 個月慢慢投入 。這是因為您的現有投資部位已經很大,一次性投入大量新資金會讓您的整體資產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大幅提升 。
- 根據新資金佔總資產的比重:如果新資金佔您總資產的比重很小(例如不到 1%),您可以直接一次性投入,無需過多考慮 。如果新資金相對於您現有投資的比重較大,例如市場中有 70 萬,手上又有 40 萬,那麼一次性投入將使您在市場下跌時感到沉重壓力,這時就應考慮分批投入 。
- 考量心理承受度:如果您是那種不能承受虧損的人,即使有新資金,也可以選擇保留現金,等待市場上漲或看到獲利時再投入 。雖然這樣可能錯過一些底部買入的機會,但能讓您睡得好、吃得好,避免在市場底部失去理智而全部賣出,這比追求高報酬更重要 。
Q6:市場波動與關稅議題的影響?
學員問題: 最近市場震盪劇烈,加上川普提出的全球關稅議題,對未來市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老師回答: 市場震盪是常態,不震盪的市場才不正常 。對於關稅問題,我認為它並非一件大事,只會在短期內讓全球貿易產生一些波瀾,但這些波瀾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您可以回想疫情期間,那時候全球貿易幾乎完全停滯,工廠停擺,商店關門,連貨架都是空的,那才是真正的「凍結」 。而現在的關稅戰,雖然有其影響,但貿易活動仍在進行 。這就像物理現象一樣,任何波動最終都會回歸平衡 。商人會是最快採取行動的人,他們會迅速找到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些變化,所以無需過度擔憂 。最重要的是,投資者不應對市場過於敏感,不要每天去觀察市場的漲跌,甚至可以考慮刪除投資 APP,過好自己的生活 。
Q7:長輩勸說賣股票該怎麼辦?
學員問題: 我的媽媽一直勸我侄子賣掉手上的股票,因為她只信任房地產。我侄子是軍人,有借貸投資股票,現在市場下跌他有點壓力。我該如何安撫他,並讓我媽媽不要那麼擔心?
老師回答: 首先,您不需要去跟媽媽解釋投資的事情,因為對她來說,股票會賺錢這個概念可能不存在,這會是無效溝通 。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困擾 。您可以告訴媽媽「股票都賣掉了」就好,不必讓她知道實際情況 。另外,建議將對帳單改為電子郵件接收,避免被長輩看到 。 對於您的侄子,您姑姑的角色很棒,可以持續鼓勵他長期投資 。他還年輕,如果能堅持投資 15 年,即使是從現在這個點位算起,未來也有機會達到 742 美元(以 QQQ 最差 15 年平均年化報酬率 4.21% 估算) ,甚至更好的情況可能會看到 5734 美元 。只要他持續聽課,理解長期投資的道理,15 年後他就能實現財富自由,甚至不到 40 歲就能退休 。關鍵在於堅持,不為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動搖 。
Q8:財富分配不均與馬斯克的觀點?
學員問題: 我看到美國現在貧富差距擴大,而且馬斯克曾說過像巴菲特這樣的人越少越好,因為他們不生產任何實物卻賺取大量財富,老師對此有何看法?
老師回答: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說的話是絕對的真理 。我們需要理解說話者的身份、背景以及他們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 。 就馬斯克而言,他是一位實業家,他透過苦幹實幹,致力於推動人類進步,例如製造 FSD 汽車、將人類送上火星、維護 X 平台等 。在他看來,資金應該被用於這些創造性的事業 。因此,他可能會認為像巴菲特這樣不直接生產任何東西卻賺取巨額財富的人,並不符合他對社會貢獻的認知 。 然而,從巴菲特的角度來看,他認為自己最大的貢獻在於「有效配置資金」 。他曾表示自己沒有其他特殊能力,四肢不發達,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工作 。他透過投資,將資金分配給有潛力、有價值的企業,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讓那些不想上市、只想專注於經營的老闆,能夠繼續經營他們熱愛的事業 。 所以,這兩位人物的觀點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他們所處的「山頭」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我們作為投資者,應該接受這些不同的聲音,理解他們背後的邏輯,而不是盲目地去辯論誰對誰錯 。
Q9:止盈再平衡的頻率?
學員問題: 年初再平衡後,若市場下跌頻繁止盈再平衡是否好?
老師回答: 每年只做一次再平衡就好 。在市場下跌時,一直頻繁地「抄底」或「再平衡」會讓自己「越貪越貧」 。市場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因此,當市場下跌時,持有足夠的現金部位才是關鍵 。
Q10:離開市場的風險?
學員問題: 市場下跌時,離開市場是否是明智之舉?
老師回答: 離開市場的風險比市場下跌更危險 。這就像火車在高速行駛時,你無法安全地跳上跳下 。一旦離開市場,很難再追上高速成長的火車(市場) 。許多試圖「高拋低吸」的投資者,最終反而因錯過反彈或不敢再進場而損失更多 。因此,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堅持在場內才是長期的致勝之道 。
【免責聲明】
-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