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8) 資產配置與質押策略:實現自動導航的財富管理

課程重點摘要:

  • 房地產高風險論:老師將房地產定義為「消費品」和「吃錢的資產」,具有極高風險,需繳稅金、保險費、維護費,且易受天災影響。相較之下,那斯達克 100 指數基金由 100 家公司組成,免除這些費用和天災風險,長期報酬良好。老師建議租房,將房地產風險轉嫁給房東。
  • 借貸投資策略:James 老師鼓勵理解借貸與安全資產配置,認為「借錢的人才是風險低的」,因為可以運用他人資金,在緊急狀況時保有自有現金。他建議應盡早借錢並將其投入投資帳戶以確保安全。質押借款每年最多只能借出總資產的 2%,資產會以年化報酬 10% 以上增長,通常比債務增長快。
  • 資產配置與自動導航:老師提供多種資產配置建議(如 433、442、8020),但強調投資者須依自身狀況(如是否質押、退休與否、風險承受度)來調整,而非盲目複製。他特別說明,若有質押,資產配置必須是 433。一旦資產配置完成,應進入「自動導航」模式,透過「聰明再平衡」每年調整現金與槓桿基金 (QLDD) 部位,不需干預原型基金 (QQQ)。
  • 投資心態與成功要素:投資者應永遠「極度樂觀」,相信市場最終會上漲並突破新高,財富需要時間等待。投資成功需控制情緒、理解歷史,並「從未來看現在」。老師也強調要學習巴菲特與 Peter Lynch 的思想,並從失敗者的經驗中汲取教訓。
  • 財富與人生目的:錢是工具,不是人生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將「物質能量」轉化為「精神能量」,例如陪伴家人、體驗生活。花錢是道德行為,能促進經濟流動,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
  • 資本主義的本質:James 老師將資本主義視為一場「無聲無息的戰爭」和「騙局」,旨在奴役勞工。他鼓勵投資者透過持有指數基金,成為資產的擁有者,從而成為資本家,而非只當勞工,奪回人生的主控權與自由。
  • 複利的奇蹟:財富累積初期緩慢,但後期會呈指數級增長。老師以每年投資 2 萬美元為例,40 年後可達 3,000 萬美元;若再加上借貸投資,差距將更為巨大,顯示安全借貸能加速成為富豪。
  • 學習方法:新來的觀眾應從「00451 價值醫言投資講座」及 2023 年的影片開始觀看,應完整學習,而非挑三揀四或想走捷徑,因為投資沒有捷徑。

重要 Q&A 摘要:

  1. 問題摘要(Q1):資產配置「聰明再平衡」的具體操作

    • 學員問題:
      • 有學員不清楚 433 配置的自動導航機制,誤以為每年年末再平衡時需將所有部位都調回 433 比例。
      • 想了解上漲年與下跌年如何操作。
    • 老師回答:
      • 聰明再平衡只涉及「槓桿基金 (QLDD)」和「現金 (Money Market)」這兩個部位,原型基金 (QQQ) 不用管。
      • 上漲年: 若 QLDD 部位獲利,將其中三分之一轉到現金。
      • 下跌年: 若 QLDD 或 QQQ 下跌,將總資產的 2% 從現金轉到 QLDD。
  2. 問題摘要(Q2):人生體驗與財務投資的平衡

    • 學員問題:
      • 一位學員分享了書籍《Die with Zero》的觀點,認為人生體驗也是一種「投資」,其「本金」和「股息」會隨時間增長。
      • 學員因照顧中風的八十多歲父母,掙扎是否要辭去高薪工作,最終選擇辭職陪伴父母,但心中仍糾結失去的收入與累積。
    • 老師回答:
      • 這本書很好,也曾介紹過。錢不是人生目的,而是工具。人生的目的是將「物質能量」轉化為「精神能量」。
      • 陪伴父母、陪伴小孩長大都是「精神能量」,會帶來永恆的記憶和快樂,勝過物質累積。
      • 應思考「永恆」的事物,短期物質享受(如新手機)最終會變成垃圾,而體驗和回憶則會永存。
  3. 問題摘要(Q3):長期公債的風險與錯誤投資

    • 學員問題:
      • 一位學員三年前曾聽老師頻道,後因市場資訊紛擾而暫離,期間將資金四成配置於 20 年期公債,認為其簡單適合養老。
      • 現在發現債市變化大,認知與市場說法不符,詢問如何處理這筆虧損的債券。
    • 老師回答:
      • 「長期公債比股票還危險」,離開 CLEC 頻道才導致此類錯誤投資。
      • 學員「已經被狼吃掉的羊,救不回來,只剩骨頭」。
      • 建議學員將影片全部看完,了解正確的投資方式。若無法理解,則可能不適合投資。
      • 對於已退休且有穩定月俸的學員,若無法理解資產配置,則建議總資產的 80% 投資 00662 (或 QQQ),20% 投資現金 (如 00864B,等同美元定存或短期債券),每年提領 2%。
  4. 問題摘要(Q4):Roth IRA 轉化 (Roth Conversion) 的費用與資產計算範圍

    • 學員問題:
      • 一位學員進行 Roth Conversion 時,得知轉換後 Roth IRA 的管理費為每年 0.3%,未轉換則為 0.02%,詢問 0.3% 是否過高。
      • 詢問資產配置時,是否包含退休金帳戶 (如 401k, IRA) 和券商帳戶 (brokerage account),但不包含房產。
    • 老師回答:
      • 0.3% 的管理費「不高」,是「必要之惡」,必須進行轉換。
      • 資產配置只計算「流動資產」,包括 401k、券商帳戶中可購買股票或基金的部分,但不包含房產。
  5. 問題摘要(Q5):資本主義的本質與「楚門的世界」

    • 學員問題:
      • 學員分享自己過去從事保險業,推廣傳統的儲蓄觀念,接觸老師課程後才意識到過去觀念是錯誤的。
      • 提問為何社會上很多人(包括金融業內部人員)似乎都被傳統金融體系誤導,無法理解老師的投資理念,感覺整個社會像一個「局」。
    • 老師回答:
      • 學員提出的問題很深刻,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奴役勞工的機器。國家與金融業共同構築了一個「奴役勞工」的劇本。
      • 這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勞工以為自己活在真實環境,其實是被資本家和政治家設計好的劇本中演出,絕大多數人「不自知」自己是勞工。
      • 真正的資本家是不需為錢工作的人。像 Elon Musk 雖是勞工,但做得有意義。而我們透過持有 QQQ 的股票,實際上擁有 Apple、Microsoft 的股份,才是他們的「老闆」。
      • 要跳脫這個「勞工的老鼠籠」和「資本主義的騙局」,必須認清這個本質,才能獲得自由。我們無法解放所有人,但可以解放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
  6. 問題摘要(Q6):臨近退休的資產配置調整

    • 學員問題:
      • 一位居住在台灣和澳洲的學員,已將大部分房產變現並投入 00662 (台灣) 和 NDQ (澳洲)。
      • 詢問是否應等到所有資產(包括即將處理的澳洲退休金)都處理完畢後再進行配置,還是現在就開始配置,例如將部分資金轉移到 00670L (台灣) 和其他現金工具。
    • 老師回答:
      • 若尚未退休且不打算質押借錢,可選擇 433 或 442 配置。但若已「接近退休」(一兩年內),則應使用「8020」配置 (80% 原型基金,20% 現金)。
      • 資產配置應「一天內搞定」,該賣就賣,該買就買,無需等待。
      • 需考量稅務問題,例如澳洲的 NDQ 股息稅較高,可考慮將原型基金的四成部位放在台灣的 00662,現金部位放在澳洲的 Money Market 或定存。
      • 退休時必須改為 8020 配置,且「沒有質押的人不可以有槓桿基金」。
  7. 問題摘要(Q7):加拿大市場追蹤那斯達克 100 指數的基金選擇與費用

    • 學員問題:
      • 學員的妹妹購買了一檔追蹤那斯達克 100 指數的加拿大基金,管理費高達 2.95%,且號稱能保障 75% 本金。
      • 學員自己推薦妹妹購買 XQQ (加拿大市場的 NASDAQ 100 ETF),但妹妹擔心下跌。詢問老師對此類基金的看法,以及 QQC 與 XQQ 等基金的區別。
    • 老師回答:
      • 那檔有 2.95% 管理費的基金「不划算」。
      • 投資要讓當事人安心,若購買 XQQ 會讓她不安,那建議也沒用。
      • QQC、XQQ、QQZ 等都是加拿大市場追蹤那斯達克 100 指數的 ETF,有些是避險型 (Hedged),性質類似,建議購買 QQC 即可.
      • 若不相信,即使推薦也沒用。
  8. 問題摘要(Q8):高收入者的 Roth IRA 轉化策略

    • 學員問題:
      • 學員因收入過高,過去無法直接存入 Roth IRA,導致 Traditional IRA 累積大量資金,稅率一直很高。
      • 詢問每年將 Traditional IRA 中最高 7 萬美元轉化為 Roth IRA 是否是好主意。
      • 若轉化超過 7 萬美元,是否可行。
    • 老師回答:
      • 每年將資金轉化到 Roth IRA 當然是「好主意」,因為 Traditional IRA 金額過高,未來轉換時稅率會更高。
      • Roth IRA 的好處是可以投資兩倍槓桿基金 (QLDD)。例如,若 Roth IRA 有 50 萬美元,可投資 50 萬美元的 QLDD,同時在 Traditional IRA 中保留等額的 50 萬美元現金。
      • 這樣做可以讓 Traditional IRA 的成長速度減緩,將增值部分盡量留在 Roth IRA,未來轉換時可節省大量稅金.
      • 可以轉化超過 7 萬美元,反正目前的稅率都很高。轉化越多,Roth IRA 的成長速度越快,Traditional IRA 減速越快,未來稅負越輕。
  9. 問題摘要(Q9):市場波動性的感知偏差

    • 學員問題:
      • 一位學員長期觀察 QQQ,發現近期市場波動特別劇烈,例如單日漲跌幅達 1.5%,且價格在 500 至 530 之間震盪,不像前幾年漲跌較緩慢。
      • 詢問是否有未注意到的新因素導致這種劇烈波動。
    • 老師回答:
      • 學員的觀察是「錯誤的」,這是一種「近因偏誤 (Recency Bias)」,只看到最近的狀況而誤以為是整體趨勢。
      • 現在 QQQ 價格高,1% 的波動金額自然比以前 100 塊時的 1% 波動金額來得大,會給人劇烈波動的錯覺。
      • 要觀察市場波動應看「Log 圖」,而非線性圖 (Linear Plot)。Log 圖會顯示,最近的波動其實並沒有比過去劇烈.
  10. 問題摘要(Q10):複利與借貸投資的力量

    • 學員問題:
      • 一位學員分享朋友的經驗:早期參與公司 401k,因複利作用,資產在退休前幾年忽然增值到數百萬,感嘆複利的力量。
      • 老師進一步闡述複利及借貸投資對財富累積的巨大影響。
    • 老師回答:
      • 複利的力量確實驚人。若每年投入 2 萬美元並以 14% 年化報酬增長,40 年後將累積 3,000 萬美元。
      • 更進一步,若每年能借 2 萬美元來投資,40 年後將比沒借錢的人多出 2,750 萬美元。若台灣年輕人借 100 萬台幣信貸來投資,40 年後將多累積 1.8 億台幣,即使信貸七年還清,其財富也會大幅超越同儕。
      • 「富裕」與「富豪」最大的差別在於「借貸」。但老師強調借貸有風險,可能有破產風險,因此鼓勵大家必須先「學習」並「完全理解」資產配置(如 433 策略)與安全借貸的原則後,才能進行。
      • 「無知才會窮」,包括以為自己知道卻不自知。盲目聽信外部說法導致的錯誤投資,可能錯失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財富增長機會。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