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4) 從借貸到財富增值:退休規劃新思維;家庭資產活化:理財型房貸與指數基金的完美結合

課程重點整理

  • 核心投資哲學: 市場展現出永恆上漲的特性,無最高點,亦無最低點,僅有不斷超越的紀錄。因此,市場本質上是永恆的多頭市場。投資者應採取的策略是「買進持有,打死不賣」,並對人類的創新能力、科技進步及美國市場抱持堅定信心與長遠眼光(20-30年)。若無法承受50%的潛在跌幅,則不適合市場投資。
  • 推薦投資標的: 主要推薦那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針對不同地區投資者,建議台灣可選擇00662,中國大陸則為513100。課程中明確不推薦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SPY),暗示其涵蓋了可能虧損的公司。
  • 資產配置與再平衡:
    • 非退休人士: 若距離退休尚有一段時間,建議採用包含槓桿型指數基金的配置,例如「70/20/10」(70% QQQ/00662、20% 槓桿型那斯達克指數基金如QLD/00670L、10% 現金),以達成約1.1至1.2的Beta值。
    • 退休人士: 建議採較保守的「80/20」配置(80% QQQ/00662、20% 現金或貨幣市場基金)。
    • 再平衡策略: 應執行被動式「聰明再平衡」,且最佳時機是在市場表現良好時,而非市場下跌引發恐懼時,以免錯失良機。
  • 槓桿與質押運用: 善用借貸(如股票質押或理財型房貸)被視為加速財富增長的關鍵,前提是建立在安全的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之上。台灣因其金融工具精良、利率較低、買賣美國指數基金免稅等優勢,被視為投資天堂。
  • 財商教育與心態建立: 鼓勵新進投資者從指定課程(如00451、00398、00288)開始學習,提升財商,因投資雖看似簡單,仍需學習。強調透過不斷思考、總結個人經驗來提煉人生智慧。預期未來QQQ可達50萬美元,00662可達9萬台幣,目前市場價格仍屬便宜。
  • 常見投資誤區警示:
    • 避免盲目投資: 不應輕信理財專員或銀行推銷的產品,因其常有盈利目的。
    • 房產觀念: 不建議購買房產,認為其可能使人成為「房奴」,且房產的維護費與稅務負擔較高,傳承給子女可能變成債務。
    • 保險與毒資產: 不鼓勵為避免短期虧損而持續繳納保險費,應及時止損;亦不建議投資比特幣或其他未經推薦的「毒資產」。

重要 Q&A 彙整

  • Q1:槓桿基金再平衡與Beta計算

    • 學員問題:
      • 退休者是否適用於B1.2的「聰明再平衡」策略?
      • 當資產包含TQQQ、QLD與QQQ時,應如何計算總體Beta值?
    • 老師回答:
      • 「聰明再平衡」策略適用於所有持有槓桿型基金的投資者,不限於退休族群。
      • 計算總Beta值的方法為:將各資產的Beta值(TQQQ為3、QLD為2、QQQ為1、現金為0)乘以其在總資產中的比例,然後加總。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操作。
  • Q2:比特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可能性

    • 學員問題:
      • 比特幣的地位是否能與黃金媲美,或者具備成為美元儲備貨幣的潛力?
    • 老師回答:
      • 比特幣的地位最多只能與黃金相提並論。從金融基本概念來看,它不具備成為美元儲備貨幣的條件。
  • Q3:儲蓄保險解約轉投指數基金的經驗與進場猶豫

    • 學員問題:
      • 學員分享曾解約儲蓄保險(即使有短期虧損)並將資金投入00662後,獲得顯著增長的經驗。
      • 目前雖持有現金,但因市場持續創新高,反而產生猶豫,難以將資金投入市場。
    • 老師回答:
      • 投資者過去的勇氣(例如果斷解約保險)與現在的猶豫,反映了潛意識與理智的拉鋸。應透過反思與總結過往經驗,訓練潛意識做出正確判斷。
      • 強調長期趨勢下,QQQ目標價50萬美元,00662目標價9萬台幣,目前價格相對便宜。應克服短期波動的恐懼,堅定執行「有錢即刻市價買進」的策略,不宜分批或等待,以免錯過機會。
  • Q4:00662與QQQ的差異

    • 學員問題:
      • 詢問00662與QQQ在費用率、績效表現及經理人管理模式上的具體差異。
    • 老師回答:
      • 此類問題已在過去課程中多次詳細解釋,建議學員回顧相關影片以獲取完整資訊。
  • Q5:槓桿基金交易限制、零股投資、退休身份與資產配置

    • 學員問題:
      • 台新銀行購買00670L要求帳戶開立三個月及十筆交易紀錄,是否有方法能快速達成交易次數?
      • 在台灣市場是否可購買零股,以及零股交易費用是否較高?
      • 身為家庭主婦並領取贍養費,在資產配置上是否應被視為退休人士?如何調整資產配置?
      • 領取美國社會福利金是否會影響贍養費的收取?
    • 老師回答:
      • 為滿足交易次數要求,可利用信用交易帳戶(融資),賣出00662後立即買回,避免等待三日交割。若無新資金,可透過此方式累積交易次數。
      • 在購買足額整股後,剩餘資金可購買零股,零股費用並不會特別高。
      • 領取贍養費的家庭主婦應視為退休人士。贍養費視為收入,資產配置應以年度開銷扣除收入後的需求為基礎。在有贍養費期間,可考慮較積極的槓桿配置(如70/20/10),但待贍養費停止後應轉為保守(如80/20)。
      • 通常,領取美國社會福利金與贍養費在法律上應無關聯,除非離婚協議書有明確限制。建議確認離婚協議內容。
  • Q6:槓桿型ETF長期報酬與高本益比的疑慮

    • 學員問題:
      • 周冠男教授曾提及2倍槓桿型ETF(如QLD)的長期報酬僅為1.5倍,故不適合作長期投資,此說法是否正確?
      • 目前QQQ與SPY的本益比(P/E)均高於歷史平均值,這是否意味著P/E已失去指導作用,或者高P/E將成為市場常態?
    • 老師回答:
      • 槓桿型ETF報酬: 周教授的說法是基於「年化報酬」考量,而非總體成長倍數。實際數據顯示,長期(如五年)QLD的總體漲幅可達QQQ的近兩倍。周教授面向大眾,顧慮到非專業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建議較保守。對於理解資產配置的投資者,槓桿型ETF是可長期持有的工具。
      • 高本益比: 本益比是一個表象化的指標,其指導作用有限。真正的關鍵在於企業未來的盈利成長速度。例如,若QQQ成分股的盈利能保持每年15%的增長率(Invesco數據為18.67%),則即使目前P/E為40,若股價不變,五年後其實際P/E將降至20。因此,高P/E通常反映市場對未來高增長的預期,而非股價過高。投資應著重企業前景,而非僅憑當前P/E判斷。
  • Q7:Invesco新發行的QBIG和QQLV ETF的投資評估

    • 學員問題:
      • Invesco近期推出了QBIG(精選QQQ中表現最佳的45%股票)和QQLV(精選QQQ中波動最低的45%股票)兩支ETF。老師對這兩支ETF有何看法?是否可將它們視為比QQQ更積極(如1.05倍)或更保守(如0.95倍)的投資選項?
    • 老師回答:
      • 不建議投資新發行且不熟悉的ETF。投資者應專注於自身已深入理解並能有效測試其風險的資產配置工具(例如QQQ、QLD、TQQQ及貨幣市場基金),透過調整這些熟悉資產的比例來達成期望的Beta值(風險回報偏好),而非盲目追逐市場上層出不窮的新產品。
      • 簡化投資組合至數種核心資產,有助於降低複雜性與潛在風險。即使新的ETF聲稱有略佳的表現,其長期數據與波動特性仍需時間驗證,不如堅持已知的資產。
  • Q8:培養投資洞察力與處理「賺第一桶金難」的心態

    • 學員問題:
      • 如何培養「大道觀通」的能力,以看清事物的本質而非僅止於表象?
      • 對於認為「賺到第一個百萬很難」且不願「all-in」的投資者,應如何給予建議?
    • 老師回答:
      • 培養洞察力: 需透過不斷反思與總結個人的人生經驗來提煉智慧。在溝通時,若對方重視精確數據,則應以數字和科學證據回應;若對方已理解大方向,則可在細節上採取「模糊的正確」策略。
      • 「第一桶金」與「All-in」: 「賺到第一個百萬很難」是一種常見的迷思,但從數學角度看,從零到十萬與從一百萬到一千萬的成長曲線是相似的。重點在於持續累積和紀律投資。對於不願「all-in」的投資者,可建議其從能夠承受損失的小額資金開始投入,將其視為一顆「活種」。讓其親身經歷資產的成長過程,逐步建立信心,無需一步到位。建立活種是必要,其成長速度則需時間,不應操之過急。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