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2) 借貸不是罪惡:勇氣、貢獻與資本主義基石

這篇文章探討了借貸的本質與價值,反思了社會對借錢的傳統觀念,並鼓勵個人根據自身資產結構,運用財務智慧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學員留言:感謝老師的教導,我對於「借錢不用還」的說法,仍有道德上的質疑,我也碰過朋友提過,兩人抬槓過。我把那時的想法潤飾如下,也許有一些想法偏頗或偽周言之處,也請老師指證。

  1. 長期持股參與經濟建設,本身就是風險承擔與社會貢獻
    • 我的資產來自多年努力的工作與財富累積。
    • 我選擇不賣出股票,而是透過質押方式運用資產,是在承擔市場波動的風險下,持續支持優質企業的發展。
    • 我認為這不僅合法,甚至是對資本市場穩定和企業家創新的實質貢獻。
    • 與其在市場下跌時當落跑投資人,我更願意堅定持有。
    • 這樣的角色正與景氣踏實收斂的銀行對比。
    • 我相信有我們這些投資人的支持,企業與領導人才能持續創新,如同當年華僑資助孫中山革命般,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2. 銀行的角色是資金中介,不借出反而無法創造價值
    • 若銀行資金不流動,將導致金融體系停滯、企業融資困難,進一步影響整體經濟。
    • 我向銀行借款支付利息,促進資金活水流動,也間接提升銀行的業績與金融股的穩定。
    • 對那些靠金融股為被動收入的投資人來說,我們其實是貢獻者,而不是濫用者。
  3. 資金使用若合理,更是消費與成長的引擎
    • 這些借來的錢若用於創業、提升品質或穩健消費,其實正是促進經濟活動的正向力量。
    • 我們不是拿去好賭或炒作,而是在風險管理下進行資產優化,是財務智慧的展現,不該被簡化為不負責任的借貸。
  4. 我們倡導長期持有、保留現金、適度消費,是對社會負責的財務行為
    • 如果所有人都不敢借、不敢消費、不敢投資,社會將陷入停滯與恐懼,創新與活力也將被扼殺。
    • 而像我們這樣清楚資產結構、計算風險、保留現金、穩健消費的人,反而是經濟循環中的推手。
  5. 我們推動的觀念,也回應國民退休的焦慮與缺口
    • 很多人擔心勞保破產、退休金不足,我們教育大家建立長期現金流、學習資產配置、提升財商素養,這其實是從根本解決問題。
    • 比起年金制度每年撥補卻不改革,我們這樣的推動更能幫助個人與家庭真正自主退休。
    • 若有不妥之處,也請老師不吝指證。

老師用很簡單的比喻,簡單卻深刻地指出了金融與借貸的本質與價值。這樣的觀點不僅打開了我對資本主義運作邏輯的更深層理解。我想把這篇文章給我的朋友的讀高中的孩子看。朋友是個學實淵博的知識分子,對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一直希望他好好讀書,考上名校,找份安穩工作。孩子的成績也很不錯,只是某幾顆表現沒達朋友標準。當孩子去參加過一些創業課程後,告訴我日後想當企業家。我跟孩子聊了很久,回來後和我談起他對資本、企業價值創造的看法。不是重複上課的內容,而是真正內化後的觀點,甚至比很多出社會多年的大人還要深刻。看他的FB,我看得出他孤單的心情,真的很不捨。我實在很想告訴朋友,讓孩子依照自己的興趣吧!人家說「生意囝生」,你擁有一個未來的新創之子。別糾著一兩顆沒考高分就不開心,若科有中上也很棒,犯不著科科都要搶前面才算可以。沒聽過幾個大老闆是台大或佛,然後又是班上頂尖畢業的。最近我就去看這孩子,也把這信給他看,讓他知道他不是異類,不要被周遭框架限制住未來夢想。

老師回覆:借貸是資本主義的基石

你說得很好。以下是更多支持你的觀點的看法:

  • 借貸是資本主義的基石
    • 如果沒有借貸,就沒有資本主義。例如,一個人有一塊地,他要養雞,但是他沒有本金去改雞舍、買小雞、買一些設備。如果沒有借貸,他就沒辦法啟動一個事業而造人類。
    • 就算他有一塊地的資產,他沒有資金,他沒辦法養雞,他也沒辦法種稻、蓋大樓,他連啟動的資金都沒有,就算有資產也沒有用,也無法有產出。
    •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有很多農會專門貸款給農民?因為農民在收成、養家活口、生活開銷之後,要做下一年度農作物時,資金通常都不夠。所以他們需要從農會借貸,進行下一輪的耕種。
  • 我們借貸買更多公司股票,就是支持社會與企業發展
    • 我們有一些資產,可是我們想要更多地支持這社會跟企業的發展,能夠讓他們僱傭更多的勞工。
    • 所以我們借貸來讓更多的企業能夠發展他們的事業,做他們下一輪的耕種。
    • 我們是冒著自己資產的風險推動人類的進步,這貢獻是偉大的。
  • 借貸在資本主義中非常普遍
    • 所有的公司如果沒有借貸,應該大部分都倒光了。
    • 所以借貸是促進整個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石。
    • 投資者與企業家對這社會的貢獻很大,完全是靠借貸來投資他們的企業發展。
    • 無論是投資他們的企業,或者是像我們股票間接的投資企業,都冒著雙重的風險。
    • 除了自己的本金風險之外,我們還用我們的信用跟質押,讓我們有更多的資金,冒更大的風險來貢獻這個社會。所以我們對這整個社會貢獻是比一般不借貸的人更大。
  • 對於借貸不理解,如同柏拉圖的洞穴理論
    • 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借貸,就好像很多人反對投資股票一樣。這是沒辦法讓所有的人理解的事,沒辦法看到那個世界,不理解那個世界。所以他當然會反對那個世界所從事的事,也聽不懂我們說的話,這是很自然的事。
    • 這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的洞穴理論:一群人從小就被囚禁在洞穴裡,只能看到牆上的影子。這些影子是洞穴的事物在火光下投射進來的。他們誤以為影子就是現實。當其中一人逃出洞穴,逐漸習慣陽光,見到真實的世界,才發現洞內影子只是虛幻。他回洞告訴其他人真相,卻被譏笑甚至排斥。
    • 無需爭辯,不懂的永遠不會懂。
    • 對於借貸有疑問的,就請他去問一下其他的企業主,為何企業都要借貸?企業永遠有借貸,永遠也不還。那他們借貸的道理是什麼?這就很清楚,所有的企業跟所有的投資者,有借貸者風險相對低,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 美國政府的借貸模式
    • 全世界最大的債主美國,如果沒有借貸,整個美國就沒辦法發展到今天。
    • 你去問美國政府,他們會還那36萬億的欠款嗎?當然不會。
    • 美國欠款只會越來越多,美國政府只會借新債還舊債。這跟我們永遠不還是一樣的道理。
  • 讓孩子快樂長大最重要
    • 不要教孩子當機器人勞工。
    • 如何思考、快樂生活才是人生目的。

總結與投資風險預告

這篇文章來自一位讀者留言,他深入探討了「借錢不用還」的觀念是否道德,並從五個角度出發提出論點:質押支持經濟、借貸活化資金、資金合理使用促進成長、長期投資者的責任,以及對制度的回應。他更舉出一位年輕學生對創業與價值的內化思考,反思傳統教育對孩子夢想的壓抑,鼓勵父母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思考力。

老師回應時補充,借貸是資本主義的基礎與正向力量。不論是農民借錢工作、企業融資發展,或是投資人以質押支持社會進步,本質都不是揮霍,而是承擔風險、創造產出。他引用柏拉圖洞穴理論,強調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借貸與資本運作的世界,與其辯論不如堅定走自己認同的道路。老師也溫柔地提醒父母,讓孩子快樂成長,比考試更重要。

投資風險預告: 投資質押或借貸操作具有策略性優勢,但同時也提高槓桿風險與資產波動敏感度。請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與風險承擔能力,並在理解整體資產配置邏輯下操作。切勿為追求高報酬而忽略基本風險控管原則。

感謝收看,記得訂閱、按讚,開啟小鈴鐺,分享你的想法在留言區,讓我們一起培養正確投資邏輯與心態,避開風險,持續前進。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