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9) 市場創新高,你還在猶豫?投資只靠紀律,致富不靠運氣!
作為「CLEC 投資頻道」的資深財經編輯與內容策略師,以下為針對本次課程內容,採用分析人員風格整理的多層次摘要與問答彙整。
【1】長期生存投資紀律與借貸風險分析
課程重點整理
長期投資心態與紀律(The Inaction Principle):
- 成功的投資應依賴紀律,而非運氣。成功的投資者應練習「無作為」,即將決策次數減到最少。不進行操作反而是最好的決策。
- 投資必須建立在一個強大的信念之上:市場長期必然上漲且持續創高。所有市場震盪、國際局勢、經濟數據的討論都是不重要的。
- 投資者必須具備「不動如山」的定力,能夠面對市場下跌 85% 且持續長達 10 年的最糟情境。如果你無法接受資產大幅下跌,就不適合投資。
風險抵禦與資產配置策略:
- 抵禦極端風險的唯一方法是進行資產配置,並保有足夠的現金流。投資前必須假設最糟狀況(跌 85%,持續 10 年)發生,而你和你的資產仍能活著。
- 應保留足夠的現金部位(例如,上班族至少 1-2 年生活費),多餘的錢才應當立即買進,並貫徹「打死不賣」的精神。投資資金一旦投入,心理上必須準備好即便跌到零,也抱得住。
- 消費陷阱警示: 資本主義教育人們成為勞工。過度消費(如購買高價汽車或豪宅)會消耗掉本可用來複利增長的資產,並使人被迫長期勞動以償還貸款。一個價值 200 萬的汽車,可能代表未來 4 億元的潛在資產損失。
重要 Q&A 彙整
Q1:芒格(Munger)反對槓桿與安全借貸的界線
學員問題
-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一直強調不要使用槓桿或借錢投資,這與我們頻道談論的安全資產配置與借貸方式是否有矛盾?
老師回答
- 芒格警示借貸的用意,是避免投資者因為孤注一擲而遇到 1% 沒預料到的情況,導致破產。
- 借貸會導致人們失去自由,被迫為了償還銀行而不能離職,甚至被老闆剝削也要忍受。
- 我們的安全借貸原則是:所借的資金必須在「市場跌到零,且持續 15 年」的最糟情境下,你仍能安然度過且維持自由,才可借。
- 對於年紀接近退休(50 歲以上)者,不建議貿然借用理財型房貸(理財信貸),因為若在市場下跌時銀行要求續約或還本,可能會導致破產。
Q2:不同年齡層面對市場大跌的風險承受度
學員問題
- 30 歲的年輕人與 50 歲以上接近退休的人,在面臨市場下跌 90% 時,風險承受度有何不同?
老師回答
- 一個 30 歲的人,即使資產跌 90%,也因為年輕、有工作能力,有時間等待市場回漲 9 倍。
- 但一個 50 歲的人,若資產跌 90%,他可能沒有 15 到 20 年的時間等待市場回升,因為他可能已經退休或失業,所以無法承受如此高的風險。
- 年紀越大,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越高,必須確保貸款策略能讓你在市場關閉 10 到 15 年仍能存活。
Q3:高股息產品(JEPQ、JEPI)的適用性與稅務考量
學員問題
- 對於已退休且現金流不足的人,是否可以使用 JEPQ 或 JEPI 等高股息產品?
- 台灣投資人若使用副委託買這些產品,是否會有股息預扣稅額的問題?
老師回答
- JEPQ(追蹤 NASDAQ)和 JEPI(追蹤 S&P 500)配息率高(約 10% 到 12%),適用於已退休、資金不足、需要穩定高現金流的族群,但不適合仍在累積資產的年輕人。
- 如果台灣的高股息 ETF(如 0056)股利被課稅,投資人可考慮透過副委託購買 JEPQ 或 JEPI 等產品,將股息收入轉為海外所得,可能享有 750 萬台幣的免稅額度。
- 重要風險: 許多券商會對非美籍投資人預扣 30% 的股息稅額。如果券商無法協助退稅或直接不預扣,則不建議透過副委託購買這類高股息產品,否則會蒙受損失。
Q4:資產傳承與家產糾紛的處理建議
學員問題
- 有觀察到身邊家長輩為子女累積了大量資產(例如房地產),但到了第三代開始分家時,卻因財產分配不公而發生家庭糾紛甚至對簿公堂,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老師回答
- 財產糾紛通常發生在子孫生活較拮据,且長輩留下的資產不足或分配不公時。
- 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最麻煩,因為難以分割和處理。建議長輩將不動產賣掉變現,由子女分割現金。
- 如果長輩希望將特定資產(如房產)留給特定子女(例如最孝順或花最多時間照顧者),則必須在生前透過信託或贈與方式處理。
- 若長輩身故後,所有遺產將依法定程序分配,若未事先規劃,遺產分配將不受長輩個人意願控制。
- 相對而言,現金和股票等流動資產,無論是信託、贈與或繼承,處理上都遠比房地產簡單。
【免責聲明】
-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