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3) 長期納斯達克投資:智慧致富之道
標題:00523 【躲在洞穴裡的人:為什麼總是錯過長期致富的機會?】
CLEC 投資理財頻道深入探討長期 NASDAQ 指數投資的智慧與策略。James 老師強調,透過只買不賣的長期持有資產原則,以及克服人性的短線操作心態,一般人也能實現豐盛的億萬人生。
課程重點:
- 長期投資哲學 James 老師主張「只買不賣」的核心投資策略,認為只要長期(15 年以上)持有資產,即使短期市場波動,也能賺得盆滿缽滿,且回報可能比一般人高。他指出,大多數人因害怕短期波動而進行短線操作,反而面臨更大風險。他鼓勵投資者承認自身對市場震盪、國際局勢、財報、經濟情勢等資訊的「無知」,反而能更好地獲利。
- 壽命與投資視野 老師提到,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們應該以至少 40 年甚至更長的生命週期來規劃投資。對於懂得投資的人來說,壽命越長財富越多;但對於窮人而言,壽命延長卻是悲哀,因為錢可能不夠用。他批評許多人工作 40 年卻只以短短幾年甚至幾天來規劃投資,這種短線思維是「眼睛有病或腦袋進水」的「洞穴理論」,因為這些短線投資者困於恐懼和匱乏思維,難以理解長期致富的機會。
- 財富加速與複利奇蹟 即使每月投資 NT$10,000 (約 US$300),以 12% 的回報率計算,40 年後也能累積超過 NT$1 億(約 US$350 萬)。若每月投資 NT$20,000 (約 US$700),40 年後可達 NT$2 億(約 US$700 萬),甚至在 15% 的回報率下,40 年後可累積超過 NT$4.6 億(約 US$1500 萬)。這種財富加速增長的速度可能超乎想像。
- 克服人性的投資紀律 市場永遠上漲,投資失誤通常是因投資者無法克服人性中的恐懼基因,這種基因源自遠古人類打獵時遇到危險就逃跑的本能。成功投資的關鍵在於「反人性」,即在市場震盪時不要急於停損出場,不要把錢當錢,這樣才能成功。老師也強調,學習投資必須靠自己,親自實踐並做筆記,而不是僅憑聽課。
- 房產與指數基金的比較 老師大力批評房地產投資,認為房產風險很高,易受天災人禍影響,流動性差,且長期持有老舊房屋會使人「窮一輩子」。他認為房貸可繳 30 年,為何投資股票卻只用天數計算,這是「腦袋壞了」。他建議秉棄「購物置產」的傳統觀念,應投資指數基金,未來有錢時買房就如同買拖鞋一樣輕鬆,可隨時更換,追求更優質的生活品質。股票資產則流動性高,可快速變現或轉移,風險相對較小。
- 富人不談政治 真正的富人不會談論政治,而是利用政策來致富。政治是窮人的事,因為窮人花時間談政治,就沒有時間管理自己的資產,最終會被政策剝奪。
- 財務自由與心靈富足 財富與一個人的「精神能量」息息相關。要守住財富,必須提高精神能量,透過閱讀哲學、經典書籍或冥想來培養內心平穩、不憂不躁的心態。同時,保持健康至關重要,因為健康的身體是財富的基礎。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便要學習如何「花錢」,因為錢越花,精神能量越好。他也提醒,新聞和財經媒體大多是「垃圾」,應減少接觸,多吸收有深度、能啟發心靈的知識。
重要 Q&A 摘要:
Q1: 槓桿型 ETF(TQQQ)的智慧再平衡策略
- 問: 對於像 TQQQ 這種成長快速的槓桿型基金,是否需要進行再平衡,以及小額月投(如 $1000 美金)是否也需要每年再平衡?
- 答: James 老師強烈建議每年對槓桿型基金進行「智慧再平衡」。雖然有人認為再平衡會降低效率,但實際上,它能讓績效更好,因為在市場下跌時,可將現金補入,獲得更多回報。再平衡的核心是預防槓桿基金可能發生的巨大跌幅(90%甚至接近歸零)。即使是小額投資,也應定期將獲利(例如三分之一)移至現金,或在年終重新調整,以確保資產配置的紀律性。
Q2: 財富觀念與消費哲學
- 問: 聽眾 Mike 提到自己財富增長迅速,卻不知如何花錢。同時詢問美國新的 JICS 法案(應為 GENIUS 法案)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 答: James 老師鼓勵富人勇敢花錢,因為財富會持續加速增長,最終資產可能增加「兩個零」。花錢本身是一種「功力」,懂得花錢能提升精神能量。關於 GENIUS 法案,老師解釋這是美國為了掌握數位貨幣控制權的關鍵立法,旨在將穩定幣(如 USDT, USDC)納入監管,確保其合法合規,以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未來,比特幣和以太幣等主流加密貨幣也將納入美國儲備體系,以避免其脫離控制。此外,未來所有資產都可能「上鏈」(RWA),實現 24 小時交易,但這對一般民眾的影響不大,主要方便商業匯款。
Q3: 退休金規劃與現金部位
- 問: Ola 詢問,無論是否退休,現金部位是否都應保持最低 30%,以及退休後若有穩定退休金(如 Defined Benefit Pension),是否可完全不考慮現金部位?
- 答: 老師強調,無論是否退休,投資組合中應至少保持 30% 的現金。對於已退休者,這 30% 的現金應足以支付至少 15 年的生活開銷,以應對市場長期下跌的風險。即使有穩定退休金,現金仍不可或缺,因為退休金提供的是固定收入,無法應對突發的大額開銷(如房屋損毀、意外醫療)。James 不建議為了退休金而犧牲將資金投資於高成長指數基金的機會,除非是強制性提撥。
Q4: TQQQ 投資紀律與市場波動
- 問: J 擔心小額資金投資 TQQQ 在市場下跌時會虧損,以及聯準會政策對市場造成的震盪影響。
- 答: 老師重申,市場波動、聯準會政策等外部因素與長期指數投資無關,不應因此緊張。對於 TQQQ 這種高波動性資產,紀律和現金部位至關重要。如果每年底 TQQQ 獲利,應將一部分轉為現金;如果虧損,可考慮用現金加碼,但絕不能將所有現金補光,以防市場持續下行。他警告,TQQQ 在極端市場下跌時可能「歸零」(意指跌到接近無法使用的價值,例如 99% 的跌幅),因此投資槓桿型基金的錢,必須是「隨時會不見的錢」。投資原則是:現金至少 30%、槓桿基金比例不可超過原型基金和現金、Beta 值(波動性)初期不宜超過 1.0。
Q5: 財富保值的心理素質
- 問: T 詢問,如何擁有正確的財富觀念來留住財富,避免像樂透中獎者最終失去財富的困境?
- 答: 老師指出,財富與「精神能量」密切相關。要留住財富,首先需學習理財知識,因為金融業不會幫你管理財富,只會為自己賺錢。其次,要增進精神能量,透過閱讀哲學、經典書籍(如金剛經、聖經、老莊)或冥想來穩定心緒,減少貪嗔癡。第三是照顧好健康,健康是財富的基礎。最後,要學會「花錢」,錢越花,精神能量越好。他也建議少看新聞和財經媒體等「垃圾資訊」,多學習有深度的知識,並強調不要相信感官所見,而要相信內心的思考。
Q6: Beta 值計算方式
- 問: 聽眾 L 詢問,為何 James 老師系統中 QQQ 的 Beta 值設為 1.0,而 Yahoo Finance 等網站顯示為 1.41(相對於 S&P 500)?
- 答: 老師解釋,這僅是衡量標準不同。他的系統將 QQQ 設定為衡量單位(Beta=1.0),而外部網站通常以 S&P 500 為基準。在他的系統中,QQQ 為 1,QLD(兩倍槓桿)為 2,TQQQ(三倍槓桿)為 3,現金為 0。這就像不同的度量衡單位,只要理解其轉換關係即可。
Q7: 資產配置的個人化原則
- 問: 聽眾 L 疑惑老師在不同影片中推薦的資產配置比例不同(如 4-3-3、6-1-3),是否應隨時調整?
- 答: 老師強調,資產配置是高度「個人化」的,如同醫生開藥方。他會根據每個學生的來信或發言,判斷其是保守、積極還是白紙一張,然後給出不同的建議。核心原則(如現金最低限、槓桿基金比例限制、Beta 值不超過 1.0)保持不變,但具體比例會因人而異。他告誡學員切勿盲目跟隨他對其他人的建議,以免因不適合自身狀況而導致虧損。
【免責聲明】
-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