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1) 長期納斯達克投資:智慧與心法

CLEC 投資理財頻道深入剖析了長期 NASDAQ 指數投資的核心理念,James 老師強調透過「只買不賣」的策略與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即使面對市場波動,也能穩健累積財富,最終達到心靈的富足。

課程重點摘要:

  • 長期投資的核心策略 James 老師堅信「買進持有、達成不賣」是最佳的投資策略 。他指出,市場震盪、國際局勢、財報和經濟情勢等所有外界資訊都是「妖魔鬼怪」般的「噪音」,對長期投資毫無用處,投資者不應參考,也無需等待 。市場永遠會創新高,短暫的下跌是長期上漲過程中的一部分 。他強調,回顧過去200年,任何時間點買進都是低點,之前的「高點泡沫」到現在看來也成了低點,例如2000年高點買進的QQQ現在已翻了數倍 。
  • 克服人性弱點與心態管理 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反人性」,即在市場下跌時,投資者必須「堅定、忍耐、信仰」 ,因為害怕是人性的本能,但成功投資需要克服這種恐懼,不輕易停損出場 。老師強調,要學會「節制」,在慾望與行動之間懂得煞車,尤其在股價下跌時要避免過度恐懼 。投資的樂趣應在於資產持續增長帶來的快樂,而非短線操作的痛苦 。
  • 資產配置與「反脆弱」 James 老師強調,現金與市場震盪是「資產的增壓器」 。純粹的百分之百股票配置(如QQQ)是「脆弱的」,因為一旦市場歸零,資產也隨之歸零 。理想的資產配置應具備「反脆弱」特性,即便市場跌到零,投資者仍保有現金,這能經得起市場考驗 。因此,保留足夠的現金部位至關重要,且「絕不融資」 ,因為融資會使投資者在市場大幅下跌時面臨破產風險 。他建議資產配置可採70%股票(如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30%現金 。
  • 批判短線交易 台灣2025年上半年當沖客共賠了117億台幣,平均每戶虧損11萬 。雖然當沖客自以為賺取價差,但扣除交易稅(214億)和手續費(203億)後,實際上是巨額虧損 。老師指出,各國都沒有人能靠當沖或短線交易成為首富,質疑這種行為對身體的傷害、時間成本以及是否值得 。他認為,投資不該花費太多時間,一年只需五分鐘就夠了 。
  • 富人的稅務策略 老師解釋,一般勞工賺取薪水會被課所得稅,炒股票賺錢也要繳稅 。而富人則利用股票作為抵押品向銀行借錢消費,這在法律上屬於債務而非收入,因此無需繳稅 。他形容這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資產持續上漲,花錢也不用繳稅 。
  • 財富累積與人生價值觀 老師強調,一生只需富有一次就好,無需急於一時,慢慢致富 。真正的富有並非擁有多少錢,而是能夠人生過得由任有餘,不為錢所困,想買就買、想吃就吃,不考慮價格 。他建議年輕人無需將所有錢都投入投資,可以計算好每月投入多少能在40歲或45歲退休,保留部分資金享受年輕生活 。最高境界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
  • 學習與心靈平靜 學習沒有捷徑,需持續觀看教學影片 。老師強調,投資成功的最終目的是帶來心安與平靜,擺脫對金錢的束縛和市場波動的擔憂 。

重要 Q&A 摘要:

  • Q1: 個股與指數基金的選擇
    • 學員問題: 有學員詢問,其姐姐執著於投資台積電等個股,認為績效可能更好,但老師強調指數基金(如QQQ)更適合長期持有和世代傳承。
    • James 老師回應: 老師指出,美國市場個股賣出有25%的資本利得稅,雖然台灣沒有,但個股面臨公司難以存活百年的風險 。若傳承給子女,子女可能不懂何時賣出,或因股價波動而輕易賣掉,造成「世代傳承的鴻溝」 。他強調,自己教育女兒只投資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會自動汰換表現不佳的公司,確保長期穩健 。巴菲特的子女也只投資SPY(指數基金),因為連巴菲特本人也無法教導子女精準選股 。
  • Q2: 小本生意轉向指數投資的疑慮
    • 學員問題: 一位台灣小本生意學員 (Chan) 表示,其生意被政府課稅20%,且辛苦賺錢,考慮退休,但擔心收掉生意後沒有現金流,對投資00662(台灣的納斯達克100 ETF)感到不安。
    • James 老師回應: 老師鼓勵她將生意資產轉向00662,將其視為擁有100家公司的「不動產」 。他指出,00662的年化報酬率可達18%(淨利),遠高於許多生意的淨利,且若不賣出,台灣市場沒有資本利得稅 。他建議,若預計每年花費200萬,可將3000萬生活費(15年開銷)以現金形式保留,其餘投入00662,未來資產增值後可再提取 。此外,若資產足夠,還可透過股票質押借款,讓資產繼續增值同時維持現金流,實現「不花自己的錢,借錢來花」 。他強調,若生意淨利無法達到20-30%,不如轉投00662,省下時間精力 。
  • Q3: Roth IRA、Traditional IRA與Blockage Account的配置
    • 學員問題: 學員 (Mandy) 詢問30歲兒子應如何配置7000美元的Roth IRA和23000美元的SEP IRA。
    • James 老師回應: 老師強烈建議將資金放入Roth IRA而非Traditional IRA,因為Roth是稅後收入投資,未來取款無需繳稅,而Traditional IRA未來取款需繳稅,且75歲會有RMD(強制最低提款) 。如果金融機構沒有Roth SEP IRA,寧可不放,將資金放在一般券商的Blockage Account(應稅帳戶),因為Blockage Account的股票只要不賣就永不繳稅,且政府不會強制你賣出 。Blockage Account的資產也可進行股票質押借款,無需賣股繳稅 。至於投資標的,Roth IRA和Blockage Account都建議投資QQQ 。
  • Q4: 市場高點與P/E Ratio的迷思
    • 學員問題: 學員 (Ching) 詢問QQQ的P/E ratio偏高是否不適合投資,並提出對2000年網路泡沫的擔憂。
    • James 老師回應: 老師認為P/E ratio是「精確的錯誤」,並不重要,市場的高低點並非由我們決定,也無法預測 。他指出,即使P/E高,若公司獲利成長率高於股價上漲率,P/E仍會下降 。他強調,預測正確的人不一定賺到錢,有耐心的人才賺到錢 。離開市場才是風險最高的行為,應堅定長期持有 。
  • Q5: 非美籍人士持有美股的遺產稅問題
    • 學員問題: 學員 (Hsin Wei) 提醒非美籍人士持有美股可能面臨美國的40%遺產稅(超過6萬美元部分),詢問如何規避。
    • James 老師回應: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老師和另一位學員 (Hong Yi) 共同說明,若在香港匯豐銀行(非美國金融機構)開設美股帳戶購買QQQ,匯豐銀行沒有動力主動向美國國稅局申報遺產稅 。關鍵在於將帳戶設為聯名帳戶(例如與配偶或子女),並確保最信任的人知道帳戶資訊和密碼,以便在發生意外時能接管並轉移資產 。此外,透過愛爾蘭註冊、在歐洲交易所掛牌的ETF(如EQQQ)可能是一個合法避稅的選項,或購買港幣計價的QQQ ETF,又或者註冊公司持有資產,因公司不會「死亡」所以不產生遺產稅問題 。
  • Q6: QQQM與QQQ的選擇
    • 學員問題: 學員 (Hsin Wei) 詢問QQQM的費用率較低,是否應將現有QQQ賣掉轉成QQQM。
    • James 老師回應: 老師堅決表示「不要」 。他指出,賣掉QQQ會產生資本利得稅,而QQQM僅有0.05%的微小費用率差異 。他認為市場是有效率的,當大家都去買QQQM時,它的「好處」就會消失 。這點管理費差異不值得花時間糾結,更不值得為了芝麻而丟掉西瓜 。
  • Q7: 如何訓練大腦看透事物與金錢心理學
    • 學員問題: 學員 (Yung Lin) 詢問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不撞牆也能看透事物,辨別真偽。
    • James 老師回應: 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無知」,因為我們所知非常有限 。學習發生在「已知」與「未知」的邊界 。其次,要用「時空」的觀念去思考,從長遠角度(幾十年、幾百年)看清事物 。例如,老師自己看透短線交易的無永恆性,知道那不是他希望的人生 。他建議大量閱讀各種書籍,透過知識的累積和經驗的反思,最終會達到「知識爆發」的階段,能夠看透並做出正確判斷 。他也提到,人們的金錢觀念與其成長背景和經歷有關,理解「金錢心理學」有助於理解不同人的行為 。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