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9) 無聊中致富:納斯達克指數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心法

課程重點摘要:

  • 投資核心理念:主持人 James 老師強調,對市場波動、國際局勢、財報或經濟數據都「與我無關」,無需過度擔憂。市場最終會上漲並創新高,投資需要忍耐,財富值得麻煩。真正的投資是無聊的,若感到刺激,那便是投機或賭博。
  • 資產配置策略:CLEC 頻道主要建議投資「納斯達克 100 指數基金」,搭配現金或短期國債。
    • 現金部位重要性:現金是保護長期投資的關鍵。對於已退休人士,建議配置 30% 至 40% 的現金或短期債券,以應對長達 15 年的市場下跌期。這筆現金應足夠支付 15 年的生活費 (每年開銷的 2%),確保在市場低點時仍能生存下來。
    • 槓桿基金配置原則:初期質押資產配置的 Beta 值不可超過 1.0,建議約為 0.8。槓桿基金(如 QLD)的部位不應超過原始基金(如 QQQ),也不可超過現金部位。即使不使用槓桿基金,僅用 70% QQQ 和 30% 現金,或 60% QQQ 和 40% 現金,也能通過風險考驗,以穩健為首。
    • 被動式管理與再平衡:資產配置一旦設定好就不應隨意更動。每年只需花五分鐘,在年底或隔年初進行一次再平衡即可。主持人特別提到「聰明再平衡」的做法:上漲年份將槓桿基金增值部分的 30% 轉入現金;下跌年份則將 2% 的現金轉入槓桿基金。
  • 心態與人生觀
    • 放下煩惱: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煩惱就能解決的,對於無法控制的事應保持冷靜,對於能控制的事則勇敢面對。過度擔憂對資產毫無益處。
    • 追求快樂:快樂本身是無價之寶,比薪水高低更重要。工作應該是快樂的,若不快樂就應離開,快樂是人權。
    • 內觀與催眠:練習「觀呼吸」能讓人放鬆,清除雜念,達到臨在狀態。進一步練習放鬆全身,進入催眠態,可以重新編程潛意識,告訴自己「我很快樂」、「我很富有」,從而獲得快樂。

重要問答摘要:

  • 聰明再平衡機制:學生提問關於「聰明再平衡」的 2% 或 30% 轉換,老師解釋,上漲年是槓桿基金增值部分的 30% 轉為現金;下跌年則將 2% 現金轉入槓桿基金(針對非退休人士,作為生活費的替代概念)。
  • 「打死不賣」原則:老師重申,在市場下跌時,絕不能賣出 QQQ 或 00662 等原始基金,可以不買,但絕不能賣。除非是一次性大額提款,需要進行資產配置的「調整」,這不屬於「賣出」。
  • 退休人士的 15 年現金儲備:老師強調,退休人士的現金必須能撐過市場下跌 15 年,因為過往歷史顯示資產翻倍可能需要長達 15 年。即使市場下跌導致資產縮水,仍應以市場最高點時的資產作為 2% 生活費的基準,並相信 15 年後市場會回升。
  • 台灣與海外 ETF 選擇:對於台灣投資者,若資產不足以進行股票質押或應付退休開銷(例如每年花費 100 萬台幣,但資產不到 5 千萬),建議考慮波動較小的 0056,而非 QQQ 或 00662。
  • 資產質押與大型取款的再配置:當從質押帳戶借出大筆資金時,需重新調整資產配置。例如,借出 100 萬,需從總資產中扣除,剩餘部分按新的比例(如 433)重新分配原始基金、槓桿基金和現金。需確保有借款金額兩倍的現金來應對市場突發下跌。
  • 匯率風險:老師指出,長期而言匯率波動的期望值為零,因此無需過度擔憂台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變動對長期投資的影響。
  • 美國債務與社會保障金:對於美國國債高企和社會保障金可能破產的擔憂,老師認為這類說法已存在 40 年,無需理會。美國資產充足,且社會保障金是「現收現付」制,並無投資部位,因此不會破產。
  • 工作與快樂:主持人鼓勵年輕人應進入大公司學習制度和管理,而非追求高薪而頻繁跳槽到小公司,因為大公司有更多資源和發展機會。快樂是無價的,工作上的快樂比薪水高低更重要。
  • 警惕詐騙:老師提醒,詐騙無處不在,尤其要警惕要求先付錢、承諾快速致富或製造緊急感的方案。直銷產業也存在許多陷阱,選擇直銷公司應考量其牌照、成立年限(最好十年以上且上市)、產品實質性及價格合理性。
  • 年金與長期照護險:頻道不建議購買年金或長期照護險,認為將這些費用投入 QQQ 等指數基金的回報會更高,且能自行解決未來的財務需求。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