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5) 股票質押是智慧,當沖交易是賭博

 

課程重點摘要

James 老師在節目中深入探討了如何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實現財富自由,並強調了長期被動式投資的重要性,尤其是針對 NASDAQ 100 指數基金(QQQ)的投資理念與心態調整。

  1. 心態與情緒控制:James 老師強調,投資者不應理會市場的震盪、關稅戰或戰爭等外部新聞,因為這些資訊對投資決策幫助不大。情緒會導致錯誤判斷,例如市場上漲時因貪婪追高,或市場下跌時因恐懼賣在最低點。他建議,若有大筆資金,可將一半立即市價買入,剩下的一半再分批買入,例如分三到五個月,無論市場漲跌,每月固定投入。
  2. 長期投資與市場展望:James 老師憑藉對美國市場200年歷史的理解和40年實際市場經驗,強調投資應著眼於二三十年以上的長線,短期的波動無需過度關注。他認為,儘管短期市場會震盪,但美國經濟、企業及金融業依然穩健,長期而言市場最終會過新高。
  3. 資本主義下的財務策略:他指出,資本主義的稅收機制對富人有利,投資所得稅率通常遠低於勞務所得稅。中產階級應避免將工作、股票和居住地綁定,以分散風險。富人透過借錢變得更富有,而中產階級卻常因借錢而變窮,這反映了思維模式的差異。
  4. 資產配置原則:在股票質押資產配置中,現金部位不應低於總資產的30%。這個原則有助於確保在市場下跌時,投資者能夠保持冷靜,不會因恐懼而做出錯誤決策。槓桿型基金(如TQQQ)的配置可以有彈性,甚至為零,但不應超過現金部位。
  5. 人生與投資的哲學:James 老師認為,人生不應追求多麼成功,而是應避免失敗,將「活著」視為投資的重點。穩定獲利比冒著破產風險更重要。他鼓勵降低慾望、培養「無所謂都可以沒關係」的心態,因為最富有的人是不怕失去的人。人生不需計算成本,錢是拿來用的,而非累積。
  6. 工作與財富自由:他建議年輕人應專注於本業,因為投資本身不花時間。工作不僅是賺錢,更是服務他人、實現人生意義的方式。他強調,透過被動投資實現財富自由後,工作應以健康、家庭、快樂為主要目標,而非僅為追求高薪。
  7. 台灣交易稅制的批判:James 老師指出,台灣股市沒有資本利得稅,這看似對投資者有利,但實質上是變相鼓勵短線操作,因為長期持有並沒有額外的好處。他認為台灣的「證交稅」實際上是一種「交易費用」,而非稅收,其高昂的費用(例如一年交易十次可能損失總資產的6.16%)遠高於美國的長期資本利得稅(15%)。這使得短線投資者在不知不覺中虧損。

重要 Q&A 摘要

  1. 股票質押與資金運用

    • Q1: 華生詢問,信用貸款的金額是否應計入總資產以計算2%的提取率?
      • A1: 是的,所有借貸的資產都應計入總資產。這些借款應按照資產配置比例投入市場。每月償還貸款的金額也應視為日常生活開銷的一部分 。
    • Q2: 華生詢問,若連續數年市場下跌,每年仍提取2%並進行「聰明再平衡」(將現金投入市場),是否會對資產造成毀滅性打擊?
      • A2: James 老師解釋,市場並非連續下跌十年。例如,2000年到2009年間,市場下跌僅四年,投資者最多補進8%的資金,而後續的市場上漲期會讓現金部位回補甚至更多 。如果市場真的連續下跌十年,那麼任何資產配置都會面臨極大挑戰。因此,關鍵在於我們無法預測市場,所以保持高現金部位(30%以上)是更安全的策略 。
    • Q3: 華生詢問,2%提取率的計算基礎是初始總資產,還是每年底的總資產淨值?
      • A3: 最好是初期以初始資產為基礎。當資產大幅增值(例如達到兩到三倍)後,可以重新進行資產配置,考慮提升每年的提取金額,例如從最初的2%變為更高的絕對金額,但需重新調整資產結構以確保安全與現金流 。
    • Q4: 華生詢問,香港低利率環境下(HIBOR約0.6%),是否可進行套利,即借出超額資金投資於收益較高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如SGOV或BXX)?
      • A4: James 老師認為這是可行的套利操作,因為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限制了匯率風險。雖然一般建議質押提款不超過資產的20%,但這種套利行為僅是增加現金部位,相對安全 。他提醒,BXX是期貨商品可能存在流動性風險,而SGOV則相對安全 。
  2. 工作與人生意義

    • Q1: 瑞同學詢問,在達到財富自由後,如何看待升遷(例如從普通員工升到VP),因為更高的職位伴隨更大的責任?
      • A1: James 老師強調,升遷的決定應來自於個人的「準備好了」(I am ready),而非被公司被動地任命 。如果個人能力已經超越當前職位,並自覺能夠為公司提供更大的服務,那麼升遷是自然且正面的。他鼓勵不斷學習提升,讓自己的能力達到下一個職位的水平,這樣即使被晉升,也能得心應手 。
    • Q2: Candy 同學分享,在實現財富自由後感到迷茫,不知道人生的目標為何?
      • A2: James 老師認為,人生其實不一定需要一個明確的「意義」,接受「沒有意義」本身就能減輕壓力 。他建議可以透過哲學思辨、觀察世界、分析時事(如政治、科技趨勢)來尋找樂趣,因為投資本就包含了對全球現象的關注。Candy 也分享了自己在果園中獨處冥想,從大自然中領悟人生智慧的經驗,這正是「歸零」和「放空」的過程,有助於找到內心的答案 。他強調,我們所執著的一切在宇宙中可能微不足道,應以「無所謂都可以沒關係」的心態坦然面對人際關係和生活中的一切 。
  3. 借貸與貨幣貶值

    • Q1: D 同學詢問,從長期通膨和購買力下降的角度來看,提前借款投資是否是正確的邏輯?
      • A1: James 老師表示這是「非常正確」的邏輯 。他比喻這如同「借垃圾換資產」,利用未來的貨幣貶值來償還現在借來的錢,本質上是與美國政府「印錢」並利用資本主義獲利的行為一致 。
    • Q2: Bryan 詢問,股票質押是否也能對抗貨幣貶值?因為我們用借來的錢購買資產,而未來償還的債務價值可能因貨幣貶值而減少。
      • A2: 是的,James 老師確認此觀點正確。他指出,質押借款如同「印鈔」,投資者透過抵押資產來借取美元,然後將這些美元投入升值的資產,未來可以用貶值的貨幣來償還債務。這正是資本主義最高段的「掠奪」方式,與美國政府的金融策略不謀而合 。
  4. 市場波動與資產配置

    • Q1: 海外孤中詢問,過去課程曾提過多種資產配置方式(如433),這些是否針對2000年網路泡沫等極端大跌行情?未來若無如此大跌,是否全投00662會更好?
      • A1: James 老師解釋,過去提及的433(例如40%圓形基金、30%槓桿基金、30%現金)是追求在極端風險(如2000年大跌80%)下仍能「活下來」並達到最佳績效的配置。但他現在更強調「安全第一」,建議現金部位至少30% 。他指出,無法預知未來市場狀況,高現金部位能提供心理保障,即使在市場下跌時也能保持冷靜。50%股票、50%現金的配置,若能配合「聰明再平衡」,在特定市場狀況下甚至能比433表現更好 。
    • Q2: Candy 同學詢問,比特幣(數字黃金)漲跌劇烈,但老師也提到數字化是趨勢,是否可購買少量的比特幣ETF?
      • A2: James 老師不主動建議,但表示若投入金額很小(例如資產的1-2%)且即使歸零也「無所謂」,則可考慮。他強調,整體金融環境的改革和創新,特別是穩定幣的發展,將對傳統金融和QQQ等資產產生巨大正面影響 。他預期美國債券會因穩定幣法案的通過而變得極度熱門,美元會更強勢 。
  5. 公司管理與創新

    • Q1: Y 同學詢問,特斯拉(純視覺)和Waymo(光達)在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上的競爭前景如何?
      • A1: James 老師認為,特斯拉憑藉其巨大的汽車量產規模和成本優勢,將在長期競爭中勝出。即使性能與Waymo相當,特斯拉的生產能力也將使其市佔遠超Waymo 。
    • Q2: Y 同學觀察到創始人領導的公司(如特斯拉、輝達)似乎比職業經理人領導的公司(如微軟、Google)更有創新能力,對此有何看法?
      • A2: James 老師表示這取決於具體情況。他提到微軟在薩帝亞·納德拉(職業經理人)領導下成功轉型。關鍵在於公司董事會的傳承和用人,以及公司是否有「敢破」的勇氣,即放棄現有成功模式、超越自我的能力 。他以Google為例,指出其過度依賴搜尋引擎,未能及時將AI整合進核心業務,可能面臨被OpenAI等新興AI取代的風險 。職業經理人可能因風險規避而錯失創新機會,例如蘋果Vision Pro的高定價 。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