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6C) 孩子教育選擇:公立或私立?

1. 學員來信:投資感悟與孩子教育選擇的兩難

尊敬的 James 老師您好,謝謝您一路的教導與陪伴,讓我在 2024 年 11 月開始投資後,順利撐過了投資以來第一次的股市下跌。雖一度虧損,但現在已經回本了。下跌當時確實讓人恐懼,但因為長期收聽您的課程,我早有心理準備,雖然無法預測市場,但我從未賣出股票,反而選擇補倉,還刻意刪掉 APP 不看行情。經歷這次波動後,我更認清自己的平凡,沒什麼市場預判能力,也自知難以達到老師的高度,不過我是一個聽話的學生,懂得紀律與風險控制,這點很重要。

  • 媒體與房地產觀念的共鳴 昨天聽完老師 5 月 17 日的課程,有兩個想法與問題想與您分享與請教。第一個感想關於媒體與房地產的觀念,聽到您婉拒媒體邀約,我非常贊同。華人傳統農耕文化讓大家對土地房屋過於執著,房產早已淪為收割工具,投資回報低、變現困難,實在不值得。我理解台灣雖開放,但仍有許多觀念未轉變,若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恐怕反而會被誤解與攻擊,這樣的風險不值得,保持獨立清明是最好的選擇。

  • 孩子教育選擇與家庭衝突 第二個問題是孩子教育選擇與家庭衝突。我家孩子兩年後要上中學,最近我們與長輩討論學校選擇,他們建議私校。我與先生則傾向就近讀公立學校,兼顧家庭與孩子生活品質。選擇公校可租屋在附近,讓孩子中午回家休息,父母也能改善居住環境,延後購置養老宅的壓力。但長輩認為我們不重視教育,引發不少爭執。私立學校每年約 10 萬學費,相當於我們一人年薪,若送孩子讀私校,每年就少了可投資的資金。我們想聽聽老師的看法,是否我們的選擇比較務實?

2. 老師回覆:確立教育自主權,重視陪伴與快樂成長

針對學員的來信,James 老師給出以下回覆:

  • 教育選擇權屬於父母 孩子是你們的,不是長輩的。教育的選擇是你們的課題,父母或公婆沒有權力干預討論。你們有絕對的決定權,請記住這一點。 別被「好學校」迷思綁架,快樂成長、父母陪伴,比念哪所學校重要的多。私校不等於未來,反而失去陪伴的機會才是最大的代價。

  • 務實的租屋與家庭規劃 你們租屋在學校附近的計畫非常好,讓小孩生活穩定,長輩也能被照顧,何樂而不為?孩子若能快樂成長、有父母陪伴,比成績亮眼更珍貴。 別理會外界怎麼看,有你們的教育觀念與理財能力,孩子未來必然富足,學歷反而不是關鍵。別為了討好誰而讓家庭失衡,做出屬於你們自己的選擇。

結語提醒:孩子是你們的,選擇權也在你們手上。真正的成熟是能無視不必要的干擾,走自己的路,這才是一個獨立家庭的智慧與力量。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