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3A) 外派族美國投資與稅務身份

內信內容

Hi James老師。 我從00451看了您的影片之後,就被電到了。馬上把手上的閒錢買00602及QQQ。公司有提供Fidelity 401K match。本來是投入Traditional 401K,標的是SP500。看了老師的影片後,應該會更改設定爲Roth 401K。目前正努力將影片從00398一直往最新的看,但迫不及待想知道以下的問題,所以寫信請教老師。 是這樣的,我是臺灣外派到美國員工,已經在美國快三年了。應該至少會在美國再待短則兩年,長則十幾二十年。目前也是都領美金薪水。看了老師的影片已經有投入QQQ,但是目前是使用小券商MUMU。我想改申辦嘉信。是透過網路上自己申請好,還是透過老師認識的行員去辦理?若是行員的話,對於退休之後的質押操作會比較方便?還是說未來回臺灣比較好,將資產從美國轉到臺灣?若要辦理嘉信,我是要透過臺灣護照辦理國際嘉信,還是直接用SSN去辦理就好?不知道兩者對於未來回到臺灣後,身爲一個非稅務居民,對於使用國際版或者美國版,在稅務的方面有什麼差別?我的認知是,美國都會預扣30%的股利收入,不論是稅務或非稅務居民。不知道是否正確。反正打死不賣的話,也不需要繳Capital gain。國際版或者美國版應該對未來不會有影響,但還是想請教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 以上來信內容。

老師回覆

你已經在美國快三年。你如果有拿到W2 form,就是美國稅務居民。另外美國規定在美國居住183天以上。或以下資訊供你參考: 國際版本你的股票賣出不用繳稅,但不可以質押。美國賬戶纔可以質押。股息要被扣1%。你在Roth 401k的資產要到59歲半纔可以提領。你如果不是稅務居民,你資產應該儘量都放在臺灣,應該在臺灣投資就好。等你成爲稅務居民再開戶。你如果要開戶,我建議你先跟Lisa聯絡再開始開戶,再詢問你的問題。我在美國的證券商是Charles Schwab。YouTube留言置頂文章最後有檔案連結。 在美國非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即未持有綠卡者,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將被視爲美國稅務居民(Resident Alien),需對全球收入報稅。

  1. 綠卡測試(Green Card Test)
    • 若您在稅務年度內的任何時間,持有美國綠卡即成爲合法永久居民,即自動被視爲該年度的美國稅務居民。
  2. 實質居留測試(Substantial Presence Test)
    • 若您未持有綠卡,仍可能因在美國的實際居留時間,而被視爲稅務居民。具體條件如下:
      • 當年度在美國居留至少31天。
      • 且過去三年內的居留天數總和達到183天。計算方式爲當年度在美國的所有天數乘以1,前一年在美國的天數乘以1/3,前兩年在美國的天數乘以1/6。若上述加總達183天或以上,您即被視爲該年度的美國稅務居民。
  3. 另外情況(Exempt Individuals)
    • 某些人在美國的居留天數不計入實質居留測試,包括:
      • 持有F、J、M、Q簽證的學生、教師或實習生在特定年限內。
      • 外交人員持A或G簽證。
      • 因醫療原因無法離境者。
      • 短期過境旅客在美國停留未滿24小時。
    • 這些人需提交IRS表格FOM8843,以聲明其豁免身份。
    • 實例說明
      • 假設您在以下三年內在美國的居留天數爲:
        • 2025年120天
        • 2024年120天
        • 2023年120天
      • 計算如下:
        • 2025年120天乘以1 = 120天
        • 2024年120天乘以1/3 = 40天
        • 2023年120天乘以1/6 = 20天
        • 總計120 + 40 + 20 = 180天
      • 由於未達183天,您在2025年不被視爲美國稅務居民。
    • 補充說明
      • 若您在某年成爲稅務居民,通常從您當年首次進入美國的那天起算。
      • 若您同時符合綠卡測試和實質居留測試,稅務居民身份從兩者中較早的日期開始。
      • 若您在某年未滿足上述測試,但希望被視爲該年度的稅務居民,可選擇第一年選擇(first year choice)。
      • 需符合特定條件並提交相應聲明。 以上老師回覆。 記得訂閱、按讚、開啟小鈴鐺,我們下次影片見。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與經驗。謝謝你的支持與觀看。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投資時,不只關注報酬率,更要懂得避開制度性風險,保持清晰的投資邏輯與良好的心態,不斷學習與成長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

【免責聲明】

  1. 所有回覆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或稅務建議。
  2. 非專業投資或稅務建議,請自行判斷與審慎決策。
  3.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後自行決策。
  4.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